特级教师陈钟樑老师的《风筝》教学实录.doc

特级教师陈钟樑老师的《风筝》教学实录.doc

ID:49766351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特级教师陈钟樑老师的《风筝》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特级教师陈钟樑老师的《风筝》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特级教师陈钟樑老师的《风筝》教学实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特级教师陈钟樑老师的《风筝》教学实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级教师陈钟樑老师的《风筝》教学实录2005年夏,“第六届直辖市、省会城市中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在广东珠海举行。当28位参赛教师“表演”完毕后,上海特级教师陈钟先生现场授课。先生授课的内容是鲁迅的《风筝》。《风筝》的主题是“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好几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收入了这篇文章。先生课前首先来一个简单的说明:现在都时兴老照片、老唱片、老歌曲,我也给大家看看以前是怎么上课的。先生所教的这班学生七年级刚“毕业”,已经阅读过这篇课文了。作为老师,面对学生再读,自有“再读”的教法。所以,陈老师既不讲这篇文章选自《野草》,也不

2、讲鲁迅先生的自我解剖,而是抓住几个最基本的词语和三件事情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先生非常简单地导入了课文……师:风筝是写实的,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从第三自然段看起,看看两兄弟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生:文章中“我”非常讨厌风筝,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而小弟却非常喜欢风筝。师:文中用的是“讨厌”吗?生:是“嫌恶”。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有区别吗?文中用“嫌恶”说明了什么呢?生:“嫌恶”比“讨厌”程度严重多了。说明“‘我’不是一般的讨厌风筝,而是极其讨厌”。师:但小弟弟可不是这样的,有两个词语很能看出,哪两个?生:当看见风

3、筝落下来时,小弟弟“惊呼”;当风筝的缠绕解开时,小弟弟“跳跃”。师:文章围绕风筝写了三件事,我们先看第一件好不好?生:第一件事是“我”发现了小弟弟偷偷做风筝,就生气地把他的风筝撕毁了。师:这里有一个成语,写了小兄弟花了多少功夫做这个风筝,是哪一个成语?(引导学生找出)对了,就是“苦心孤诣”。(先生边说边板书。由于黑板安得比较高,要踏上一个小木凳才能够得上。先生一步一步地踏上小木凳,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下这4个字。)“苦心孤诣”是什么意思?……“诣”,《桃花源记》有这个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连起来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连起

4、来的话翻译这4个字?(《桃花源记》学生大概还没有学过,但先生这种词语解读方法当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一学生站起来:“煞费苦心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先生有点不满意:请重说一遍,完整地说。生:“苦心孤诣”的意思就是煞费苦心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师:当“我”发现小弟弟“苦心孤诣”做出风筝时,“我”怎么样了?生: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师:这里是连续三个动作。“折断、掷、踏扁”,恶狠狠的,然后,傲然出去了。“傲然”是什么意思?这个“傲”你们会组词吗?(生解词,做组词练习。然后)师:请大家拿出纸来,写一

5、句话,把小兄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心情写出来。(先生关注地走进学生中,片刻,有学生站起来……)生1: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沮丧地低下头,泪还是不听话地流下来。生2: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原先水灵灵的大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他使劲地想,绝不屈服,绝不流泪。师:写得真好。现在我们阅读第二件事。这件事写“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偶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偶尔”,说明什么?这本书还是外国的,你有什么见解?坐在前面的一位学生举起了手(原先他已经回答过问题的了)。先生微微笑了笑:

6、“还有吗?后面的,我能随便叫个同学吧?”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起来回答:“说明当时中国扼杀童真童趣是很平常的,这很残酷。”师:为什么是“不幸”呢?懂得这个道理吗?鲁迅先生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生:沉重。师:这里连续用了4个“堕”字。(先生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帮我写这个“堕”字,不要看书。我有点想不通,这里用了4个“堕”,“心”为什么用“堕”来描述呢?生:“心”变成沉重的铅块,所以可以用“堕”。师:再请大家注意“精神的虐杀”这5个字:“虐杀”的“虐”用手指在桌面上写一下,下面和雪花的“雪”刚好相反。这个“虐”在《向沙漠进军》里出现过,“肆虐

7、”。请这位同学把第二段读一遍。(生读)师:现在开始阅读第三件事。第三件事看起来同样很简单,“我”要向小兄弟道歉,但“小兄弟”已经把这件事忘了。为什么听了“小兄弟”的话,“我”的心又沉重了?生:因为小兄弟已经对这事习惯了,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师:我最欣赏你的“习惯了”,可能小兄弟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子女的,这使我们看到民族中一些人的不良习惯。大家不妨看看文章的开头,文章写于1925年1月冬天。我们看看开头的两段,可以轻声读,也可以默读。请大家注意其中“惊异”“悲哀”这些渲染气氛的词语。先听老师范读。(先生自己很有感情地把这个句子读了一遍

8、,自己边读边解释。)“我现在在那里呢?”怎么不知“我”在哪里呢?写出一种惆怅和焦虑。“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师: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师生一同深情朗读)师:文章的最后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