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ppt

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ppt

ID:49786749

大小:1.19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01

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ppt_第1页
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ppt_第2页
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ppt_第3页
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ppt_第4页
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配位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主讲:张佳卫2012年03月26日提纲配位化合物1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2金属配合物作为药物3配位体作为螯合药物——解毒剂4配合物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5配位化合物定义: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或配合单元。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例如:K4[Fe(CN)6][Cu(NH3)4]SO4[Ni(CO)4][CoCl(NH3)3]医药中的一些配合物分子医药中的一些配合物分子配合物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生物体中几

2、乎所有的金属都是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现已证明对人体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有Mn,Fe,Co,Mo,Zn,Mg,V,Cr,Si,Cu,Sn,Se等,他们均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并且有特殊的生理功能。Fe,Cu是许多酶和一些蛋白质的关键成分。配位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意义生物体内结合酶都是金属螯合物DNA聚合酶、碱性聚合酶、碳酸酐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络氨酸酶维生素B12生物体内许多蛋白质是金属螯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金属配合物作为药物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它们当中有不少是对金属离子有强螯合作用的,这些药物常常会

3、通过与体内的金属离子结合而发挥生物效应。例如:王键等发现芦丁对癌细胞无杀伤作用,硫酸铜液对癌细胞仅有轻微杀伤作用,但芦丁铜(Ⅱ)配合物杀伤作用却很强。对黄芩苷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表明,黄芩苷铝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均强于黄芩苷。芦丁芦丁与铁(Ⅲ)和铜(Ⅱ)形成的络合物体外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为单纯芦丁的2.30倍,且均能够有效对抗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水肿。黄芩苷在溶液中与锌或铜形成的配合物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优于黄芩苷本身,对氧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与铝形成的络合物黄芩苷铝,作为抗菌收敛药用于临床,兼有黄芩

4、苷抗菌和铝收敛之双重功效黄芩苷如以铜和牛黄酸水杨醛席夫碱(TSSB)可合成生物碱类双核铜配合物,其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接近,具有潜在的临床开发价值。两种磺胺类双核铜生物碱类双核铜配合物配位化学在药物化学结构修饰中的作用有些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因其毒性大、刺激性强、难吸收性等缺点而不能直接在临床上应用。但若把它们变成配位化合物就能降低毒性和刺激性,利于吸收。如:柠檬酸铁配合物,酒石酸锑钾,维生素B12,博来霉素,昆来阿霉素,阿司匹林及水杨酸的衍生物等等四逆汤中附子与甘草配合后,由于甘草中甘草次酸与附子中生物碱形成分子络合物

5、,使附子生物碱在体内缓慢释放,避免了机体因短时间内吸收过量生物碱而引起的强烈反应。四逆汤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原作为治疗关节的药物,它们的最大缺点是刺激胃部而引起溃疡。它们的铜配合物经不但抗关节炎作用更优,且不引起胃溃疡的副作用乙酰水杨酸人们吸入超剂量的金属元素就会患病,如何是这些过量的金属排出体外呢?也是利用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排出,例如汞中毒的人,给予适量的EDTA螯合剂使汞离子形成螯合物而排出体外,因而也就能得到治疗。配位体作为螯合药物——解毒剂乙二胺四乙酸配位体作为螯合药物——解毒剂最早的这类

6、解毒剂是1940年出现的二琉基丙醇,当初是用作含砷试剂路易氏气体的解毒剂,故命名为英国抗路易氏剂(BAL),至今尚用作含金、汞、锑、砷等化合物的解毒剂。它与这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配合物后,消除了毒性且随尿排泄体外。二巯基醇配位体作为螯合药物——解毒剂二巯基丁二酸能通过血脑屏障将甲基汞离子从脑中除去D-青霉胺、半膀霉酸、金精三羧酸在机体内可分别结合Ca2+、Ba2+,形成水溶液配合物排出体外;2,3-二巯基丙醇可从机体内排除汞、金、镉、铅、锇、锑、砷等离子EDTA在机体内可排出钙、铅、铜、铝、金离子。配合物

7、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临床检验中,利用配合物反应生成具有某种特殊颜色的配离子,根据不同颜色的深浅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测定尿中铅的含量,常用双硫腙与Pb2+生成红色螯合物,然后进行比色分析;Fe3+可用硫氰酸盐和其生成血红色配合物来检验。检验人体是否是有机汞农药中毒,取检液经酸化后,加入二苯胺基脲醇清液,若出现紫色或蓝紫配合物,即证明有汞离子存在。参考文献1.鲍美叶【配位化学的进展】2.张寿春,涂超,戴春晖,郭子健【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的结构及DNA华西药学杂志】3.WCJ.PS2001-16(4):293-294【

8、中药研究的新学说——中药配位化学】刘文胜,罗维早,张志荣,殷恭宽4.【配位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李玉贤5.第14卷第12期2008年12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配位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何军,梁国刚6.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4)【配位化合物及其在医学药学方面的应用研究】高峰7.2003年第2期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配位化合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