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ppt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ppt

ID:49808540

大小:1.15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02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ppt_第1页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ppt_第2页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ppt_第3页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ppt_第4页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胸腔积液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液体,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当有病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加和(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临床上以结核性胸膜炎常见。发生在胸膜表面或淋巴管有病变时,在由细菌性肺炎、结核病或肿瘤引起的胸膜疾病,胸腔积液为渗出性。发生在影响胸腔液体形成或吸收的全身因素改变时胸腔积液可为漏出液。当心包受累而产生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建筑业应用软件血透病人并发胸腔积液尿毒症患者并发胸腔积液临床并不少见,严重影响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但容易漏诊,常

2、常被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所掩盖,临床上有反复气促、胸闷、咳嗽的患者,应认真体格检查并行胸部X光片以排除胸腔积液。概述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疾病治疗1234护理诊断及措施疾病预防56.发病原因1、水潴留:透析患者由于尿量减少,透析间期控制摄盐及摄水欠佳,透析欠充分,可导致水钠潴留,而致胸腔积液,胸液多为渗出液,有时呈血性2、结核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减弱,结核发病率较高,目前呈上升趋势。3、感染性:由于透析患者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可致胸腔积液,经抗感染治疗后积液可消失。4、肿瘤性:透析患者合并肿瘤的可能性很大,合并肺部肿瘤和胸膜肿瘤都可致胸腔积液。1尿毒症

3、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胸腔积液以单侧多见,发生率为15%~20%,积液常为中等量,多数为渗出液。胸腔积液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5、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衰患者由于贫血、毒素等原因造成心肌缺氧、中毒、纤维化等,都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继发性慢性肾功衰患者中,以高血压、糖尿病等多见,这些疾病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左、右心衰均可出现胸腔积液。6、低白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可以造成体内浆膜腔积液,但目前由于社保的保障,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的越来越少。7、特发性:一些特发性患者既无体内水潴留,也无其他原因,例如没有结核,恶性肿瘤和肺栓塞等证据,常表现为血性积

4、液,不伴水负荷过多。其原因不明,可能与疾病过程中伴发的分解代谢亢进或病毒感染有关。8、长期使用肝素。1.发病原因2.临床表现1.由于原发病、积液的性质和量的不同而不同,积液〈300ml,可无症状,中等量或大量时呼吸困难明显。2.少量积液时可无阳性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积液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均移向健侧。3.诊断依据1.胸闷、胸痛、气促。2.胸腔积液量少时可无阳性体征,积液量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心脏移向健侧。3.X线检查: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

5、积液可见大片致密阴影,肺底部积液可见患侧“膈肌”升高,改变体位胸水可流动。4.超声波检查:可见液平段。5.胸腔穿刺抽出液体,胸水检查常规、生化、免疫学和细胞学。可明确为渗出液或漏出液,有助于病因诊断。建立教育公平指标体系,测算辽源教育的公平度。.疾病治疗41、治疗原则1.治疗原发病。2.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药(胸腔内的用药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3.顽固性胸腔积液、慢性脓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慢性脓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疾病治疗41.结核性胸膜炎应用抗结核药,如:异烟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2.化脓性胸膜炎以抗感染为主,辅助胸穿抽液,脓腔冲洗及胸腔内注入抗

6、生素。3.癌性胸积液则抗癌药治疗及胸腔内用药。4.针对不同的病因进一步治疗。2、用药原则.护理诊断及措施5气体交换受损1、营养失调2与大量胸液压迫使肺不能充分扩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有关。措施:1.给氧2.卧床休息以减轻呼吸困难,胸水消失后休养2~3个月。3.促进呼吸功能4.体位:采取舒适体位,端坐或半健侧卧位。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胸腔积液引起的高热,消耗状态有关。措施:1.就餐限制液体的入量,以免胃部过度扩张;同样在饭前和饭后1小时避免摄取液体。2.避免饮咖啡(会降低食欲)和碳酸饮料(导致饱胀感)。3.鼓励家属携带病人特别喜好的家庭制作的食品;4.在进餐前获得休息机

7、会,以便有充分的精力进餐。.护理诊断及措施5体温过高3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措施:1.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2.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同时提供病人合适的环境,如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补充高热耗能,提高机体抵抗力。4.保持清洁与舒适。高热卧床者注意预防压疮。5.体温上升期病人因突然出现发冷、发抖、面色苍白而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士应经常关心病人。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给予精神安慰。.护理诊断及措施5疼痛4胸痛,与胸膜摩擦或胸腔穿刺术有关措施:1.

8、预防上呼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