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ppt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ppt

ID:49819422

大小:1.44 MB

页数:91页

时间:2020-02-28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ppt_第1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ppt_第2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ppt_第3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ppt_第4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4章投入产出核算天津财经大学周国富主讲§4.1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4.2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4.3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修订方法§4.4投入产出法的应用和拓展小结:本章要点本章要目2§4.1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一、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一)产业关联性与投入产出核算(P127)任何生产过程都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每种生产活动都会提供一定种类的产品,而为了进行生产又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作为劳动对象的各种消耗品、作为劳动工具或手段的各种固定资产,以及作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和能动要素的

2、劳动力。3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成果,产出的价值是由各种投入要素所决定的。劳动对象的消耗和固定资产的损耗需要由产品价值得到补偿;劳动力的使用和生产资金的注入也需要由产品价值支付相应的报酬;此外,作为社会环境资源的维护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还要对产品的生产征收相应的生产税或支付一定的生产补贴。4在形成产品价值的各种投入要素中,相对于中间投入(被消耗掉的劳动对象)而言,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等则属于生产过程的最初投入。5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或部门从事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全社会的需要(当然也可以包括

3、一部分自身的需要),如:作为消费品满足生活的需要,作为消耗品或固定资产满足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任何企业或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所需投入的产品,都有相当部分(通常是大部分)来自其他企业或部门。因此,在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企业、各部门之间往往既相互提供产品,又相互消耗和使用产品。6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活动,使得整个国民经济生产体系内部结成一种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这种关系受制于现实的社会生产水平和工艺技术条件,因而存在一定的数量界限和数量规律。“投入产出核算”就是以适当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统计平衡

4、表和技术经济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主要是矩阵代数)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预测。7(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P128)投入产出法的核心思想——产业关联分析思想的萌芽:法国重农学派学者魁奈:“经济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1920年代,前苏联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8(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投入产出法的产生:1930年代,俄裔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受到上述思想和工作的启发,开始研制投入产出表

5、,创造性地运用矩阵代数等数学方法建立了专门的经济模型,并据以进行美国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与方法。9(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投入产出法的发展: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SNA和MPS:投入产出核算均构成其重要部分。中国:1974-1976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年正式编制投入产出表;现在,每隔五年(逢二或七的年份)通过全面调查方法编制新的投入产出表,其间还通过局部修订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10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一)产品部门及其特征

6、(P129)从分析要求上说,投入产出法必须强调各生产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纯粹性和同质性。因为,只有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程度同质性的部门,才会具有较为显著且稳定的技术经济特征,才能据以确定系数、建立模型,进行较为精确的部门关联分析。所以,投入产出分析通常采用满足上述同质性要求的“产品部门”分类。11“产品部门”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产品种类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如果一个部门除了主要产品之外,还生产其他次要产品,就必须把后者的产出划归到将其作为主要产品来生产的相应部门。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

7、。2.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如果在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投入结构或生产工艺,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品部门。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12(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关系(P130)相似之处: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都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不同之处: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产业部门是对具体分类单位实际划分的结果;

8、而产品部门没有可观测的具体分类单位,而是对实际核算资料进行分解、重组或数学推导的结果。13(三)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并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