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身体词汇惯用句用法对比浅析.doc

中日身体词汇惯用句用法对比浅析.doc

ID:49867505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5

中日身体词汇惯用句用法对比浅析.doc_第1页
中日身体词汇惯用句用法对比浅析.doc_第2页
中日身体词汇惯用句用法对比浅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日身体词汇惯用句用法对比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日身体词汇惯用句用法对比浅析[摘要]受到文化因素影响,汉语和日语中都有不少用身体部位词汇组成的惯用句,正确使用这些惯用句能让表达地道生动。本文就形似义同、义同形异、形同义异等中口表达的差异进行对比,旨在为口语学习者提供参考。[关键词]身体词汇;形似义同;义同形异;形同义异用身体部位组成的词句,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广泛被使用着。这些词句的存在赋予了语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平淡的表达显得生动形象。如汉语中用“火烧眉毛”表示事情的紧迫性,同样的意思日语却用“足下(二火力丈0<”來表达。这是由于受到文化因索影响,对同一身体部位中国人和口本人会有不同的认知,从而造成了语言表达的差异。本文

2、就常用的日语惯用句为参考,对比屮H身体部位惯用句的用法异同。一、中口惯用句概念上的差异汉语的成语、惯用语和日语的惯用句概念上存在着差异,为了和日语对照本文将和身体部位相关的汉语成语及惯用语统称为惯用句。二、形似义同惯用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H本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有相通之处。特别是中口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且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在中文和口文中,比喻用法和喻义的产生总有重合的部分,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比喻形象。因为人类本身及其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季节更迭、气候变化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都存在着种种共性,这种共性形成了人类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共识。所以在H语

3、中有如下惯用句,无论从外部表现,还是内部涵义,都和汉语类似,如表1所示。表1形似义同惯用句三、义同形异惯用句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字语言中,某些语言随着时代不断的变化,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这是因为屮H两国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对同一事物产生了不同的联想。这对两国的惯用句和成语中身体比喻方面的联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创造了众多不同的身体比喻,如表2所示。表2义同形异惯用句四、形同义异惯用句由于对同一感觉器官感知度不同,日语中还有一些看似和汉表达一致,实则意义不同的惯用句。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这些形同义异的惯用句是较难掌握,极易混淆的,如表3所示。表3形同义

4、异惯用句五、总结木文从形似义同、义同形异、形同义异这三方面分析了中日身体词汇惯用句的不同用法,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易归类的惯用句,如“尻力悵2(久坐不走)、“目力V(非常忙)、“足力£棒(二卞“(累的腿酸)等等,没有对应的汉语表达。根据日木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来揣测这些惯用句的意思其实也不难。究其根源,心理学认为,比喻是人们头脑中相似的表象联想。表象就是人们头脑屮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这就是说,人们用某种事物做比喻形象,取决于那种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多寡和记忆的深浅;而表象的深浅又和人们对该事物认识程度的深浅有关。每个人都在使用同样的感觉器官,但是由于气候环境

5、,饮食习惯,出行习惯,宗教习惯等等诸多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感知,所以要正确使用日语的惯用句,需结合H本的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参考文献:[1]中日身体词汇惯用语的对比研究。刘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第34卷第1期2013年1月作者简介:武真真(1986—),女,河南平顶山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学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