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ppt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ppt

ID:49909233

大小:4.27 MB

页数:95页

时间:2020-03-04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ppt_第1页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ppt_第2页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ppt_第3页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ppt_第4页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本章主要内容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冷凝法;燃烧法。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气态污染物种类多,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气态污染物:硫化物(SO2、SO3、H2等)、含氮化合物(NO2、NO、NH3等)、卤素化合物(C12、HCl、HF、SiF4等)、碳的氧化物(CO、CO2等)、氧化物及过氧化物(O3)等;有机气态污染物:碳氢化合物(烃、芳烃、稠环芳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酚等)、含氮有机物(芳香胺类化合物、腈等)

2、、含硫有机物(硫醇、噻吩、二硫化碳等)、含氮有机物(氯化烃、氯醇、有机氯农药等)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4.1吸收法吸收: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的过程。物理吸收:溶解的气体与吸收液不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仅是被吸收的气体组分溶于液体。例如用洗油吸收烃类蒸汽。化学吸收: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与吸收液发生明显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如碱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用水吸收NO2。气态污染物含量较低,多采用化学吸收法处理。吸收法优点:捕集效率高、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低。净化含

3、SO2,H2S,HF和NOx等污染物的废气。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4.1.1吸收原理1.物理吸收原理1)物理吸收过程的相平衡亨利定律描述气液相间的相平衡关系:当总压不高(<0.5Mpa),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正比,即:c=H·p*,H为亨利常数。2)物理吸收过程的机理吸收过程是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用双膜理论进行描述。①气液两相间有个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稳定的滞流膜层,称气膜和液膜。②气液膜层将各相主体流与相界面隔开。双膜理论示意图大气污染控制技术5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气相主体流中的吸收质先以湍流

4、扩散到气膜表面,然后再以分子扩散流通过气膜到相界面,继而进入液膜,吸收质仍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液膜再进入液相主体流中。吸收质量传递的同时,相反的质量传递也存在,达到动平衡状态为止。吸收速率:气体吸收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相界面而被吸收剂吸收的量。吸收速率:NA=KG(P-P*)=KL(C*-C)提高吸收速率方法:提高气相主体和界面处的分压差、浓度差或膜层的传质系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6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2.化学吸收原理伴有显著的化学反应,较高的选择性和吸收速率,能较彻底除去少量有害气体。1)化学反应对相平衡的影响可溶的气态污染物A和吸收剂B发

5、生可逆反应:A+B→←N。获得高吸收效率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吸收剂使反应进行比较彻底。2)化学吸收机理①气相中可溶性组分A向两相界面传递,与物理吸收相同;②A穿过界面溶于液相;③A在液相中传递并与液相中物质B发生反应。大气污染控制技术7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3)化学反应使吸收速率提高原因①化学吸收过程中,化学反应消耗了进入液相中的溶质,溶质气体的有效溶解度增大而平衡分压降低,增大了吸收过程推动力;②溶质在液膜内扩散的过程中因化学反应而消耗,减小了传质阻力,吸收系数增大。大气污染控制技术8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4.1.2吸收工艺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6、的工艺配置应考虑以下问题:1.烟气除尘废气含烟尘,吸收前应除去烟尘。干式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湿式除尘最好,冷却和除尘作用兼备。2.烟气的预冷却烟气温度高,不宜直接吸收,降温可提高吸收效率。冷却烟气方法:①设置间接冷却器;②直接增湿冷却;③用预洗涤塔除尘增湿降温。综合考虑高温烟气冷却到333K左右适宜。大气污染控制技术9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3.设备、管道的结垢和堵塞吸收净化过程产生一些固体物质,导致结垢和堵塞。解决方法:工艺操作上,控制水分蒸发量,控制溶液pH值,严格控制进入吸收系统的粉尘量等;设备选择上,选择不易结垢和堵塞的吸收器,减少吸

7、收器内部构件,增加其内部的光滑度;操作上,提高流体的流动性和冲击性。4.吸收操作吸收操作是提高吸收效果的关键。气液接触方式:顺流、逆流和错流;操作方式:一次吸收和循环吸收;一个吸收塔内分为一段吸收和多段吸收;并联吸收和串联吸收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0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5.除雾洗涤器内易生成“水雾”、“酸雾”或“碱雾”,对烟囱造成腐蚀,产生结垢,排入环境造成污染。解决办法:处理后烟气经过除雾器(折流式、旋风、丝网和电)之后再排放。6.气体再加热高温烟气净化后,温度下降很多,直接排入大气,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将出现“白烟”现象;另外,烟气温度

8、低,热力抬升作用减少、扩散能力降低,容易造成局部污染。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14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加热再排放办法:净化后烟气与一部分未净化高温烟气混合;设置尾部燃烧炉:在炉内燃烧天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