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ppt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ppt

ID:49911227

大小:1.15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2-29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ppt_第1页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ppt_第2页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ppt_第3页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ppt_第4页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4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回忆: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天然衰变过程中原子核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说明原子核内是很复杂的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原子核内部的物质组成Let’sgo!Followme!方法:只有“敲碎”原子核才能知道其内部究竟有什么?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1932之前使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一、α粒子轰击原子核试验下面让我们来看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所作的这一实验(卢瑟福1871~1937)1.实验装置介绍:A:放射源  C:容器   T:阀门S:铝箔F:荧光屏  M:显微镜TTCASFM注:放射源是镭

2、,通过α衰变放射出高速α粒子TTCAFSM实验步骤及结果:1、适当选择铝箔的厚度,使荧光屏恰好不出现闪光设问:?2.实验过程:2、然后充入氮气TTCAFSM氮气N2实验步骤及结果:1、适当选择铝箔的厚度,使荧光屏恰好不出现闪光2、充入氮气后,2.实验过程:荧光屏出现了闪光3.分析试验:产生闪光不可能是原来的α粒子α粒子在轰击氮核时候有新的粒子产生进一步实验测定新粒子是氢核即质子符号:图片布拉凯特实验证实发生了核反应在云室中可以观察粒子的径迹。英国的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云室中做了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拍摄了两万多张云

3、室照片,终于从40万条α粒子径迹的照片中,发现有八条产生了分叉。分析径迹的情况可以确定,分叉后的细长径迹是质子的径迹,短而粗的径迹是产生的新核的径迹,碰撞后α粒子的径迹不再出现。单线分叉图片4.写出相应的核反应方程:反应前后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这就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二、发现质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其它原子核时也有质子产生,表明原子核里普遍有质子存在结论1:原子核内部有质子存在质量数电荷数钙Ca汞Hg402020080原子核示意图原子核只由质子组成的设想能够成立吗?想 一 想*假设成立,那么原子核的质量就是其质子

4、的质量和;即质量数(A)和电荷数(Z)相等。回答是否定的,原子内部应该还有其它的微粒。那么是什么呢?在十九世纪的二十年代,卢瑟福依据原子核的电荷数与质量数的差别,预见到原子核中应该存在质量与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粒子,卢瑟福称其为中子。这只是假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子的发现之旅试验结果:产生了一种穿透能力很强的粒子产生的不可见粒子是什么?猜想:它是γ光子(具有很强穿透能力)1、用α粒子轰击铍(Be)核钋Po铍Be不可见粒子α粒子1930年三、中子的发现之旅实验结果:这种不可见光从石蜡中打出了质子2、再用这种粒子轰击

5、石蜡钋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质子质子质子α产生了矛盾?小居里夫妇1932年矛盾:实验证明:不可见粒子的速率只有十分之一的光速。因此:不可见粒子一定不是γ射线。钋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质子质子质子α不可见粒子是质量与质子几乎相等的、不带电的粒子,它正是卢瑟福预见的中子。3、查德威克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钋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质子质子质子α1932年4、写出相应的核反应方程:利用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钋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质子质子质子α四、发现

6、中子(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其它原子核时也有中子产生,表明原子核里普遍有中子存在结论2:原子核内部有中子存在小   结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的办法使原子核发生转变)2、 粒子轰击氮的核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3、α粒子轰击铍的核实验(发现中子的核反应)谢谢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