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课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课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

ID:49927681

大小:5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04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课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_第1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课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_第2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课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_第3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课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_第4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课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课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2009,71第二章学习要点1.服务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⒉服务国际价值的形成及转换;⒊H-O模型在服务贸易理论中的适用性;⒋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差异化服务产品贸易模型;⒌若干主流经济学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研究与应用。2009,72第一节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一、古典经济学中价值创造理论概述威廉·配第(W.Petty):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此外,他还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了价值。显然,这种观点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创造两个不

2、同的概念,与其劳动价值理论自相矛盾。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既可以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又可以由购买的同量劳动来决定。实际上,亚当·斯密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最具意义的工作是把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且认为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2009,73第一节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二、马克思有关非生产性劳动的价值创造理论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具有两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又提出,抽象劳动中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它只是参与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马克思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资本论》中提

3、出了生产劳动的范围,即包括物质产品生产领域的一切劳动、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延续的劳动(如包装、保管等劳动)以及相关的各种生产性劳务(如货物运输等),非生产劳动则是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劳动。虽然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延续的劳动也属于生产劳动,而且根据马克思的说法“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这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但是他又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2009,74第一节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三、效用价值论中有关服务价值的阐述从服务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只要劳动创造了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效用

4、,就可以认为该劳动成果具有价值。非实物劳动成果归于社会产品的范畴,正是遵循了效用价值论的标准,即非实物劳动成果同实物劳动成果一样,也具有消除相对稀缺,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能。不论人类创造的劳动成果采取实物形态还是非实物形态,只要达到上述标准,就该被承认为产品。既然服务是一种产品,就会有使用价值,即非实物使用价值。该使用价值与一般实物使用价值不同的是,它不采取实物形式,而是与劳动过程紧密结合,在活动状态中被消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既然服务已经具有价值,那么服务产品在市场经济中也应具有价值。因为,生产服务产品耗费了劳动者的劳动,这种劳动

5、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2009,75第一节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四、对传统服务价值理论的再认识首先,部分学者坚持以生产劳动的一般含义为标准,即纯粹的服务劳动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其次,当代学者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修正服务的概念,将服务归入传统生产性劳动的范畴。再次,有学者认为,不能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来规定人们从事劳动的性质,进而在此基础上讨论服务价值问题。最后,从服务部门的角度将研究对象具体化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途径。2009,76第二节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一、服务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一)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1)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消费替代性、互补

6、性和引致性(2)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时性和非贮存性(3)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非转移性(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严格制约性2009,77第二节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服务产品具有价值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服务产品耗费的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形成价值实体;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生产服务产品的劳动取得社会形式,从而表现为价值;第三,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不能按异质的使用价值量,而只能按其中凝结的同质抽象劳动量进行交换,从而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2009,78第二节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二)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及价值

7、形成过程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有两种情况:一是重复型服务产品。因服务劳动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差别,生产同种服务产品需要各不相同的个别劳动时间,故其价值量由生产这种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是创新型服务产品。它的非重复生产性和共享性使其价值量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和风险系数决定2009,79第二节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服务产品的价值量由三个部分构成:在服务过程中被消耗的燃料、物料、辅助材料、服务产品的价值以及服务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C);服务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表现为服务劳

8、动者的工资(V);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它表现为服务部门的利润和税金(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