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

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

ID:499340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21

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_第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_第2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_第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建筑技术摘 要: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建筑方案设计,详细论述了地铁(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在与环境的结合、平面功能、交通流线组织、空间构成及立面意象的生成。关键词:环境;功能;交通流线;空间构成;立面意象港城路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的起点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AK0+57,位于通园路以西,骑跨港城路。站位所在地现为高桥电器厂等小厂及仓储用地。主要客流来源为高桥老镇居民和M1线跨江的浦西、浦东交换客流。规划M1线沿港城路布置于本站下方,由于L4线已接近终点,考虑客流量

2、不大等因素,故本站按高架考虑,站台形式为侧式,与规划地铁M1线形成站台十字换乘,两线可共用站厅。为尽量吸引客流、车站设两个主要出入口,分别设于港城路南北两侧,设计为敞开式出入口,尽量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全方位照顾各个方向的人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1车站工程影响范围环境现状及规划概况港城路车站站后设有折返线,交叉渡线等,并设有车辆出入段线接入港城路车辆段。线路在车站前后的范围内,顺浦兴路西侧由南向北依次跨越规划浦东铁路、规划轨道交通M1线、城市主干道港城路。在港城路下,南侧道路红线内布置有3600×3200×3孔合流污水箱涵

3、,总宽9.6m,埋深2.7m左右;北侧红线内1m处布置有φ300输油管。规划浦东铁路是沿海铁路大动脉和上海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国家I级铁路干线标准,平行布设在港城路南侧,并在浦兴路附近设有外高桥铁路车站,配有正线一股,站线四股,预留站线一股以及铁路专用线牵出线,车站有效长度850m。地铁M1线目前尚在规划研究阶段,其走向沿港城路东西向布设,线位则受L4线港城路站站位的影响,应考虑二者换乘的方便合理。工可方案将其设置在港城路及浦东铁路之间,与L4线港城路站呈十字或T型换乘。2平面功能公共区由检票机和栅栏分隔成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南北

4、两侧设置自动售票机和半自动售票机两组,公共区两侧设自动检票机,引导和疏通客流。设备管理区主要布置了车站管理用房和设备管理用房。集中管理,合理、紧凑。站厅布置功能分区明确,进出客流不交叉,能很好的满足交通建筑的要求。本站共设2个出入口,车站沿通园路共布置有两个出入口,分别设于港城路南北两侧,均位于道路红线以外,满足规划要求。设计为敞开式出入口,结合出入口设计集散广场,全方位吸引客流。3客流组织进站客流分别由敞开式非付费区,经购票、检票进入付费区,再进入站台。出站客流则由站台经检票进入非付费区,然后选择所需出入口到达地面。换乘客流自本站站台中段预

5、留楼扶梯直接到达M1线站台、实现两站站台间的直接换乘。规划地铁M1线沿港城路走行,在通园路设站,下穿本线。因L4线需上跨规划浦东铁路,轨顶较高,且两站均为侧式车站,故本站站台中段预留楼扶梯直接与M1线站台相连、实现两站站台间的直接换乘。同时两站可共用站厅,本站南端站厅敞开式非付费区,集散广场可与规划浦东铁路车站站前广场连通,使L4,M1及浦东铁路三线在港城路实现简单,直接而有效的“零换乘”。4空间构成及立面意象立面纵向突破传统三段式构图手法,横向趋于对称,籍此构建其庄重典雅的风范。细部处理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互生互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内部功

6、能的前提下,运用一些不乏活力的现代符号作为活跃元,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强了对该车站作为交通建筑的性格刻画,削弱了高架车站对人体感官心理上的压抑感。通过宜人的细部尺寸来增强该车站的亲和力。另外,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体块的有力穿插,虚实的强烈对比,使整个车站体型翘然翼然,意味隽永。强有力的轮廓线不乏拙朴的风韵,清晰的表达了与原有环境的协调性和颇具时代气息的构成意味,有效的扩大了空间的感染力,将人的意识从世俗的物体、时空的差别升华并达到一种对未来的豁达理解,形成与众不同的,饱含激情和责任的巨大力量,在场所深深的沉寂中,爆发出强大的穿透力

7、,从而赋予车站这一城市构成元素以活的灵魂和与众不同的场所精神。顶部强有力的线条,深深断开的裂缝以及车站两端经过切割的壳体,大块的玻璃及质感润泽的金属材质的运用,给予建筑以勃发的朝气和作为交通建筑明快的节奏和俊朗的外形。色调处理结合上海海派文化风貌及现代都市的双重性格,突出车站体型的雕塑感和色彩的纯一性,使得车站构件的实际功效与哲学内涵达到形与神的统一,也暗含着开放与发展,立意深远而富有特色。车站雨棚的造型隐喻了另一个特点:“站”---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这一古老的不解情缘。综上所述,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必需针对车站的周边环境,合理选择车站站位

8、,优化车站总平面设计,尽可能的避免房屋的拆迁和管线的改移,合理布置出入口,最大限度吸引客流、减少车站规模。才能确保车站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并能方便运营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