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教案.doc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doc

ID:49949077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3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doc_第1页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doc_第2页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doc_第3页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验操作与误差分析一、知识概述1、酸碱中和滴定  2、误差分析,引起待测液浓度不准确的因素有  (1)仪器洗涤未按要求;  (2)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  (3)滴定管读数方法不准确(仰视或俯视);  (4)滴定管漏液;  (5)标准液不标准;  (6)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等。二、重难点精析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X元酸A和Y元酸B发生完全中和反应,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上面这些关系式,并根据中和反应完全时滴定用去的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就很容易计算出酸或碱溶液的浓度。2、酸

2、碱中和滴定的关键(1)关键有两个: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以及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为准确测定溶液的体积,应选用精确度较高的滴定管和移液管(不作要求),并注意正确使用。(2)指示剂的选择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所以一般不选用石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②强酸强碱相互滴定,生成的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可选择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3、。酚酞:酸滴定碱——颜色由红刚好褪色;   碱滴定酸——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甲基橙:酸滴定碱——颜色由黄色到橙色;    碱滴定酸——颜色由红色到橙色。③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④强碱弱酸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说明:  ①根据指示剂的变色判断出的滴定终点,并不是酸和碱完全反应的等当点,但没有一种指示剂的变色恰好是酸碱完全中和之点,因此把滴定终点看作等当点。  ②指示剂用量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滴定时酸

4、或碱的消耗量增加。(3)滴定操作步骤  ①准备:洗涤→检漏→润洗→注液→调液→读数。  ②滴定:移液(放液)→滴加指示剂→滴定终点→读数→重复2~3次→计算(取平均值)。为取得准确的结果,在操作中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  ①在中和滴定前,必须用滴定液多次润洗滴定管,以确保溶液的浓度不被剩余在滴定管中的水稀释变小;加入指示剂的量控制为2滴~3滴,以避免指示剂消耗酸或碱;临近终点时,滴液要慢,至指示剂变色“不立即”褪去或变为原色即为终点,避免过量。  ②重视测定结果的复核。如在中和滴定时,要求把同一样品滴定两次,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求

5、算结果。  ③利用数据进行计算,要求所用计算公式正确、取用的数据符合实验事实,并注意各数据的精确程度与实验条件相符。3、中和滴定的实验误差    待测液所测浓度的误差与标准液体积及待测液体积测量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成正相关。附: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表操作及读数误差原因导致未用标准液洗涤滴定管c标变小,消耗的V标增大偏高未用待测液洗涤移液管或所用的滴定管c待变小,消耗的V标减小偏低用待测液洗涤锥形瓶V待增大,消耗的V标增大偏高洗涤后的锥形瓶未干燥虽然V待增大,但c待变小,n待不变无影响标准液漏滴在锥形瓶外1滴V标增大偏高待测液溅出锥形瓶

6、外1滴V待变小,消耗的V标减小偏低移液管悬空给锥形瓶放待测液使待测液飞溅在瓶内壁,V标变小偏低移液管下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内使V待增大,消耗的V标增大偏高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后平视V标减小偏低滴前平视,滴后仰视V标增大偏高滴前仰视,滴后俯视V标减小偏低滴定管滴前有气泡,滴后无气泡V标增大偏高V标减小偏低滴定管滴前无气泡,滴后有气泡达终点后,滴定管尖嘴处悬一滴标准液V标增大偏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