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ppt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ppt

ID:49953831

大小:40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05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ppt_第1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ppt_第2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ppt_第3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ppt_第4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氧化碳的性质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法与学法分析4、教学过程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碳单质及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对碳单质、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了巩固作用,也为以后学习其他化合物打下基础作好铺垫,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从单质向化合物学习的过渡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钮带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②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程序和方法过程与方

2、法①通过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归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的培养。②通过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②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二、学情分析1、心理状态:思维活跃,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对化学问题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2、层次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化学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3、存在问题:化学思维能力较差,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薄弱。4、解决方法:通过问题探究

3、法,实验探究法,推理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教师的教法指引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法体现了教师的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教与学两者的统一,才能够体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四、教学过程通过雪碧摇晃后产生大量气泡的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大量液体向外喷出的原因。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身边的物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

4、的兴趣。新课讲授: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老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也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

5、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向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倒水瓶子变瘪啦?猜想二氧化碳有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该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呢?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课堂气氛此时达到高潮、但是很

6、多同学想到的方法都是用四朵紫花进行验证。该方法设置了对照实验结果较准确,但是不足之处是步奏较多实验较复杂,因此我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这样以来学生的思路就不在拘泥于课本,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设计出很多优秀的方案。最后引导学生解密本节课开始的问题,可乐中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学生通过用澄清石灰水得以证明。使知识得到及时的应用。五、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7、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3、CO2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紧凑,实验较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时间分配不合理头重脚轻的结果。并且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课后我又通过作业辅导来加深这些同学对知识的理解谢谢大家谢谢!放

8、映结束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