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土剥离知识点.doc

表土剥离知识点.doc

ID:49981059

大小:15.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3

表土剥离知识点.doc_第1页
表土剥离知识点.doc_第2页
表土剥离知识点.doc_第3页
表土剥离知识点.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表土剥离知识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表土剥离一、 前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开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回填活动,不可避免地对占用的农业、林业用地造成破坏,毁坏地表植被、挖损和埋压土地、破坏地表土壤等,不仅降低了土壤抗蚀能力,加剧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甚至使地面形成再塑的、几乎没有种源和土壤的生土层、母质层或岩石。如何在建设的同时合理有效的保持、保护土壤资源,使土地可持续利用,成了开发建设项目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表土和草皮剥离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1、无表土剥离意识;  2、表土剥离时胡乱剥离,简单的整齐划一;    3、表土的保存、防护及利

2、用方案不当。 二、 表土剥离设计 表土剥离、保护及利用关键在于:1、剥离区域;2、剥离厚度;3、保存及防护方案;4、回填及利用方案的确定     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剥离区域 一般来讲,施工结束后需要复绿、复耕(园)的区域都应列为表土剥离区域,但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根据施工区域土层厚度、肥沃程度及后续植物措施搭配等确定。 主体工程不考虑清基、清表,往往直接回填砂石、土料进行碾压平整,这给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复绿、复耕(园)带来困难,应增加表土剥离措施。在施工工区布置及临时占地修筑前进行剥离。主体工程先进行清基,主体工程先剥离地表无用层,并在水土保持设计

3、中提出保留表层清基料及无用表层土作为后期绿化覆土,就可以不将此区域列为表土剥离区域,避免了工程量重复计算。 2.2 剥离厚度 一般来讲表层土的厚度平均为20cm,厚的可达30cm,但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根据剥离区域土壤耕植层厚度及后期复绿、复耕(园)所需回填量来确定剥离厚度。由于区域内表土厚度存在差异,对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可适当深剥,对土层较薄、肥力不高的地方可适当浅剥,在总量控制(用多少剥多少)的前提下应尽量将剥离区域内最肥沃的部分土壤剥离出来。设计中简单的将剥离厚度统一设为30cm是不适合的,应根据剥离区域现状表土厚度和回填需要量确定。 1、耕地、园地:由于长期的耕作、种植,表土层相对

4、较厚且分布较为均匀,一般为50cm以上,土壤熟化程度较高,临时占用的耕地、园地在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原地类,表土剥离时应将表层土全部剥离利用,便于迹地恢复时快速恢复土地生产力。 2、林地、草地:表土差异较大,厚度一般在30cm以内,表土剥离中应控制剥离厚度,剥离厚度过大不但增加工资投资,给保存带来不便,下部生土如混进表土,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 2.3保存及保护    线状项目总体应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保存方案,点状项目应采用“分区、分片集中保存”,表土临时堆存应尽量占用场内空闲地,如场内无适合堆处则应另行征地,表土保存过程中应设有临时防护措施。    对于线性工程可以根据剥离量和堆放的条

5、件每100m、200m、500m、1000m分段进行堆放,四周用编制土袋临时挡护,编织袋外0.5m-1.0m处设临时排水沟,堆积形成后可利用铲车或推土机对顶部和边坡稍作压实,顶部应向外侧做成一定坡度,便于排水。    如堆放量小,可用塑料彩条布或薄膜覆盖即可,四周用土袋压脚。如保存期较长,超过1个生长季,可撒播草籽临时绿化,草种应该选择有培肥地力的(豆科)牧草。如堆放在渣场,一般应集中堆放在渣场下游或者两侧地势平缓处,避开低洼及水流汇集处。 3 回填利用 回填利用应注意的事项 :1、为提高草皮成活率,植草皮前应先覆土,覆土应控制厚度,一般为3-5cm,覆土时应适当压实,增加与边坡粘合力,

6、避免剥落或因含水量增加与草皮一起顺坡向下滑移,如采用框格植草护坡,也应在框格内覆土。    2、表土回填及整地过程中应地面与周边地形相协调,应避免出现中间低四周高,以避免雨天造成洼地积水。    3、临时占地利用完毕后应先铲除地表泥结石层,然后回填表土进行全面整地,全面整地后地面高度应与周边相一致,以利于复绿、复耕(园)。    4、当采用喷混植生或打土钉挂网喷草绿化,不需覆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