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doc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doc

ID:49983280

大小:4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3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化知能训练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1~3题。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2.⑤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太湖平原等地区相比,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交通发达C.水热条件好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3.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B.冬小麦、玉米、水稻C.棉花、春小

2、麦、大豆D.油菜、茶叶、春小麦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和地面的起伏状况可知,图示区域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第2题,⑤地区为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第3题,⑤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适宜种植耐温凉的春小麦、亚麻、甜菜等农作物。答案:1.B 2.D 3.A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回答4~6题。4.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6-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④四川省与陕西省

3、之间的分界线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5.甲、乙两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和水稻,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不同B.土壤不同C.水热不同D.海拔不同答案:C6.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C7.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我国又制定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4、。(1)关于①②两大工业基地,工业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地以重工业为主,结构比较单一B.②地为综合性工业基地C.①地钢铁、煤炭、机械等工业发达,海盐化工著名D.②地高新技术工业较发达(2)图中A附近的河流3~5月份流量较少,试结合图分析其原因。-6-(3)图中有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4)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答案:(1)C(2)3~5月份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3)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的后

5、期生长;秋季雨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棉花的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4)都是开放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一、选择题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没有穿过该线的是(  )A.1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B.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C.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解析:选C。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故选C。2.下列各省区轮廓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答案:D3.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枯藤

6、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答案:C4.困扰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梅雨和台风C.酸性低产田D.风沙侵害和旱涝灾害解析:选D。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受夏季风影响,旱涝灾害严重。5.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相比,占优势的资源有(  )①煤 ②铁 ③水能 ④石油 ⑤有色金属A.①②④B.②③C.③④⑤D.③⑤答案:D-6-近二十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东部一个亮点,但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渤海环境日益脆弱,无疑给

7、一路高歌的环渤海经济泼了一盆冷水。有关专家呼吁: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有效遏制污染,十年后,渤海将变成第二个“死海”。据此回答6~7题。6.环渤海经济带工矿区、城市星罗棋布。这种集聚效应有利于(  )①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④充分利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⑤缓解内城衰落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7.昔日的渤海曾给沿岸居民带来过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这主要得益于(  )A.地处温带地区,受气旋影响,冷海水经常上泛B.渤海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浮游生物特别丰富,吸引大批鱼群到来C.

8、渤海沿岸河网密布,入海径流量大,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