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doc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doc

ID:50006681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3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doc_第1页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与技能: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的概念。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1.两栖动物的概念。2.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3.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一、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一、两栖动物1.通过观察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是呼吸是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即能跳跃也能划水。青蛙肺的结构简单,不(),需要裸露的()辅助呼吸。学生按顺序回答教师重点强调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什么?二、爬行动物1、描述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2、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什么?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学习任务一】青蛙的形态特征1、想一想,议一议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

3、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1.可能与二者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关。投影出示图片这是为什么呢?2、观察与思考(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二)爬行动物1、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2、常见的爬行动物。(1)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没有颈和尾部。(2)不同。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己的皮肤颜色而适应不同的环境。(3)体

4、表光滑有黏液(4)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5)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舌,没有牙齿。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鼓膜,可以感知声波。个别强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学习任务二】引导学生自学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青蛙的呼吸是什么样?如何生殖的?2、常见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3、总结两栖动物主要特征。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学习任务三】爬行动物。1、蜥蜴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2、呼吸和生殖。【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

5、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三)系统梳理,互动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肺和皮肤;水中产卵,体外受精。2、蟾蜍、大鲵、蝾螈。详见p26.3、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1、p272、呼吸:肺;生殖:体内受精,陆地产卵。三、课堂诊断:练习册小组回答教师订正板书设计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1、青蛙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2、其他两栖动物3、主要特征二、爬行动物1、蜥蜴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2、其他爬行动物3、主要特征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们

6、主要学习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重点要求大家掌握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课后希望同学们多留心观察身边的动物,多了解它们,爱护它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