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张林 项目一5.ppt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张林 项目一5.ppt

ID:50055121

大小:9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08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张林 项目一5.ppt_第1页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张林 项目一5.ppt_第2页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张林 项目一5.ppt_第3页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张林 项目一5.ppt_第4页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张林 项目一5.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张林 项目一5.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配合的选定选择配合的实质是:在保证机械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确定结合件的配合性质及配合质量。即确定结合件间的间隙、过盈值及其允许的变动量。所选定的配合是否合适,将对机械的使用性能和装配的难易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选择配合的任务是:对基孔制,确定轴公差带的位置;对基轴制,确定孔的公差带位置;对必须选用这两种基准制以外的配合,还要选择非基准轴或非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选择配合的方法有类比法、计算法和实验法。计算法是按照一定的理论公式,计算出所需的间隙或过盈,然后按照计算结果确定配合的一种方法。对于间隙配合,目前尚未使其计算方法标准化,通常采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单油楔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公

2、式进行计算。对于过盈配合,其计算方法已经标准化。实验法是通过实验确定配合的一种方法。由于计算法所依据的条件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所以对特别重要的结合部位,常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实物实验;通过改变影响配合性质的各种参数的大小,获得合适的间隙或过盈值,然后通过分析来确定配合。由于计算法和实验法均比较复杂,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广泛采用类比法来确定配合。(一)类比法选定配合类比法是参照同类型机器或机构中经生产实践考验的已用配合,考虑新设计对象的具体要求,不同条件和影响因素,来确定配合的一种方法。具体选择的思路和步骤如下:1.分析对比 首先分析结合件的结构、材料、工艺、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并与一些类同的、经过

3、实践验证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典型零件的配合进行比较,确定孔与轴的配合类别。2.从配合类别入手 根据使用要求,孔轴配合件有可动性、固定性和可拆性三种结合形式,相对应有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当相配件在工作时有相对运动或相对移动要求时,无疑应选择间隙配合。对于相配件在工作时相对静止的固定结合和可拆结合,则要具体分析。当相配件承受或传递大转矩,并且不要求拆卸时,应选过盈配合;当相配件借助紧固件(键、销钉、螺钉等)传递不大的负荷,要求拆卸,并且同轴度较高时,应选过渡配合;当相配件借助紧固件传递较小的负荷,装拆较频繁,对同轴度精度要求不高,机构调整需作相对移动时,可选间隙很小的间隙配合。参见表1.2

4、.3。表1.2.3确定配合类别的大致方向3.根据工作条件确定松紧配合类别确定后,当待定的配合部位与供类比的配合部位在工作条件上有一定的差异时,应对配合的松紧程度作适当的调整。对间隙配合,应考虑运动特性、运动条件、运动精度以及工作时的温度影响等;对过盈配合,应考虑负荷的大小、负荷的特性、所用材料的许用应力、装配条件、装配变形以及温度影响等;对于过渡配合,还应考虑同轴度精度和对装拆的要求等。表1.2.4可供确定配合松紧程度时参考。具体情况过盈增或减间隙增或减具体情况过盈增或减间隙增或减材料强度小经常拆卸有冲击载荷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工作时轴温高于孔温配合长度增大配合面形状和位置误差增大减减增增减减

5、减--减减增增增装配时可能歪斜旋转速度增高有轴向运动润滑油粘度增大表面趋向粗糙单件生产相对于成批生产减增--增减增增增增减增具体情况过盈增或减间隙增或减具体情况过盈增或减间隙增或减材料强度小经常拆卸有冲击载荷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工作时轴温高于孔温配合长度增大配合面形状和位置误差增大减减增增减减减--减减增增增装配时可能歪斜旋转速度增高有轴向运动润滑油粘度增大表面趋向粗糙单件生产相对于成批生产减增--增减增增增增减增表1.2.4按具体情况对过盈或间隙的修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