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艾香).ppt

中医养生(艾香).ppt

ID:50057058

大小:5.32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3-02

中医养生(艾香).ppt_第1页
中医养生(艾香).ppt_第2页
中医养生(艾香).ppt_第3页
中医养生(艾香).ppt_第4页
中医养生(艾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艾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养生讲座艾香静修堂郑史良第一章艾香品牌目录第二章中医养生第三章艾灸养生第四章艾灸应用第一章、艾香品牌艾香静修堂成立于2006年扎根杭城12年,是一个深耕艾灸的养生连锁品牌,专注女科调理。12年来,我们致力于艾灸与中医外治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整合了完善的九大排毒体系的打造;我们帮助客户远离亚健康的困扰。12年来,我们专注女科调理,帮助无数客户解决子宫肌瘤、例假不调、原发性经痛、宫寒、乳腺增生等女科问题,同时我们也帮助众多女性实现年轻十岁的梦想。12年来,我们在杭城开设了5家直营会所。12年来,我们创立了两个自有品牌--艾香静修堂、晰妍堂。12年来,我们在湖北

2、蕲春建立1000亩的自有艾草种植基地。艾香品牌国家高级经络调理师,从事大健康工作二十多年,中医特色医药研究院学习经络养生调理,师从艾灸名家范长伟老师,师从根骶能量创始人吴金乐老师,师从程氏刺血传承人程大威老师学习,手法独特,擅于调理:1、妇科男科;2、脾胃不和;3、痔疮等问题。个人简介第二章中医养生◆谈及养生首先是养心,其次是养身。78首先养心内经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何来?中医曰: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则伤及五脏六腑。案例一:范进中举。案例二:《红楼梦》林黛玉。9其次养身内经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老作,形神俱备。现代人:衣食住行问题。第三章、艾灸养生

3、(一)艾灸历史艾灸历史就是火的历史:1、古人用阳燧引太阳之能量到干艾叶上而取火,此火为天火也,巫医用艾火帮人驱鬼辟邪。2、著名学者赵朴初说:“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月新。”3、艾灸,起源于上古时期,成型于秦汉,昌盛于唐宋明,衰落于晚清。4、为什么衰落于晚清?5、中华文化复兴,艾灸再次盛行。11(一)艾灸历史1、艾灸为什么会流传至今?2、江洋大盗的故事。1213艾灸灸感灸感透热正邪相搏排邪14灸感体悟一15灸感体悟二16灸感体悟三(二)艾灸灿烂文化中医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孟子曰:“犹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民间流传:“家有三年艾,郎中

4、不用来。”李延文:《人参传》、《蕲艾传》。《本草纲目》记载:“天下之艾,莫过于蕲艾”1718(三)艾灸分类一、艾条灸二、艾柱灸三、温盒灸四、温针灸19(四)艾条选择捏:捏一捏,感觉很厚实。色:好的艾绒是土黄色,此是陈艾。味:闻一闻,有股淡淡的芳香。质地:无梗,无杂质,摸起来像棉絮,很柔软。烟:燃烧后,淡淡青烟,而且芳香。火:柔和而不烈。20(五)艾灸功效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扶阳固脱(六)扶阳灸法21要素艾火穴灼1、扶正祛邪是中医养调疾病的宗旨,扶正即是养,祛邪即是调。2、扶阳灸法养调本于中医的扶正祛邪,灸火扶阳为养,以阳温通经、活血、化瘀、祛寒湿,泻热为调

5、,此是扶阳灸法养调的核心思想。22(七)扶阳灸持艾手法一、持法二、托法三、拿法23(八)扶阳灸运艾手法一、回旋二、拢定三、雀啄四、摆尾24艾灸补泻补泻温热重刺激25回旋灸1、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的部位,距离皮肤3cm。2、平行皮肤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紧灸慢移。3、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灸至皮肤有红晕为度。26回旋灸运艾1、全身放松,沉肩,坠肘,力发脚,传于股,系于腰,运于手。2、柔形、守意、运气、化力、透火。心在意在,意在神在,神在就能做到:著手成春。27(九)艾灸心法心法1:柔守运化透。心法2:下火。心法2:揉法。28(十)注意事项艾灸顺序

6、: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左后右29(十一)艾灸禁忌1、精神紧张、大汗、过劳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2、40分钟内,皮肤不要碰水,喝水要喝温开水。3、三小时后,方可洗澡。第四章艾灸应用31艾灸应用葛洪大师曰:但求方寸,不求孔穴。中医曰:若有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日本流传:“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同行”32(一)保健灸选穴:男人:中脘、命门、关元、足三里。女人:中脘、关元、血海、足三里。中脘穴定位:脐上四寸。取穴:肚脐与胸剑联合中点。难经曰:腑会中脘,腑病治此。33命门穴定位:十四椎下,伏而取之。取穴:背部中间,肚脐正对凹陷处。主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寒热痎疟,腰脊

7、相引痛,骨蒸五脏热。34关元穴定位:脐下三寸。取穴:脐下四指三寸。特性:小肠之募穴,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主治: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寒气入腹痛,失精白浊,妇人带下,月经不通,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35足三里穴定位: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取穴:坐位屈膝,犊鼻下四指三寸,按之酸痛处即是。特点:胃经之合穴。主治: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不足,腹痛食不下,卒心痛,腹有逆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四肢满等疾病。36血海穴定位: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取穴:坐位,屈膝成90度,掌心对膑骨中央,手掌伏于膝盖上,拇指与其他四指约成45度角,拇指

8、尖所指处即为此穴。主治:主气逆腹胀,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