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教学课件 作者 裴素华 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教学课件 作者 裴素华 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

ID:50066204

大小:2.97 MB

页数:172页

时间:2020-03-08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教学课件 作者 裴素华 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_第1页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教学课件 作者 裴素华 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_第2页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教学课件 作者 裴素华 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_第3页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教学课件 作者 裴素华 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_第4页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教学课件 作者 裴素华 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教学课件 作者 裴素华 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章双极型晶体管3.1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1.1晶体管的基本结构晶体管就有两种基本组合形式:P-N-P型或N-P-N型,它们的结构和符号如图所示,其符号中的箭头方向表示发射结电流的方向。(a)管芯结构(b)符号P-N-P型晶体管的结构和符号3.1.2晶体管的制备工艺与杂质分布1.合金晶体管PNP型合金管结构与杂质分布如图所示合金晶体管的杂质分布特点:三个区的杂质分布都是均匀分布,基区的杂质浓度最低,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是突变结。(a)管芯结构(b)杂质分布锗合金晶体管的结构与杂质分布3.1.2晶体管的

2、制备工艺与杂质分布2.平面晶体管平面晶体管结构与杂质分布如图所示平面工艺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SiO2稳定的化学性能,能耐高温,具有掩蔽杂质原子扩散和良好的绝缘性能,与光刻技术相配合,可进行选择扩散,这样使平面晶体管具有更为合理的电极形状,薄的基区,钝化的表面,因此在功率、噪声、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a)管芯结构(b)杂质分布图3-4硅平面晶体管的结构与杂质分布3.1.2晶体管的制备工艺与杂质分布3.外延平面晶体管在平面晶体管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种外延平面晶体管。其结构与杂质分布如图

3、所示由图可见,双扩散外延平面晶体管的基片电阻率很低,集电极串联电阻很小,使集电极饱和压降减小,晶体管可做得很小,基区宽度Wb很薄,从而使外延平面晶体管在频率特性、开关速度和功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与改善,因此,成为目前生产最主要的一种晶体管。(a)管芯结构(b)杂质分布硅外延平面管结构及杂质分布示意图3.1.3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晶体管最重要的作用是具有放大电信号的能力。为什么紧靠着的两个PN结具有放大作用?要晶体管具有放大作用首先要有适当的电路。晶体管放大电路原理3.1.3晶体管的放大功能基区厚度很大的NPN

4、结构的电流流通与少子分布示意图3.1.4晶体管的放大功能表1给出了型号为3DG6晶体管(硅高频小功率管),在集电结UCC=6V条件下测量所得的实际数据。晶体管的电压放大系数为:晶体管的功率放大应等于它的电流放大系数与电压放大系数的乘积,表1晶体管各电极电流分配表发射极电流IE(mA)12345集电极电流IC(mA)0.981.962.943.924.90基极电流IB(mA)0.020.040.060.080.103.2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特性几点假设: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理想的突变结,且结面积相等(用A表示);各

5、区杂质为均匀分布,载流子仅做一维传输,不考虑表面的影响;外加电压全部降落在PN结势垒区,势垒区以外不存在电场;发射结和集电结势垒区宽度远小于少子扩散长度,且不存在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因而通过势垒区的电流不变;发射区和集电区的宽度远大于少子扩散长度,而基区宽度远小于少子扩散长度;注入基区的少子浓度比基区多子浓度低得多,只讨论小注入情况。3.2.1晶体管的能带、浓度分布及载流子的传输1.平衡晶体管的能带及载流子的浓度分布(a)结构(b)能带(c)载流子分布平衡晶体管能带与载流子浓度分布3.2.1晶体管的能带、浓

6、度分布及载流子的传输2.非平衡晶体管的能带及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分布(a)结构(b)能带(c)少子分布非平衡晶体管能带与少数载流子浓度分布3.2.1晶体管的能带、浓度分布及载流子的传输3.载流子的输运过程(a)少子分布示意图(b)载流子输运过程示意图晶体管中载流子分布及其输运过程示意图3.2.1晶体管的能带、浓度分布及载流子的传输3.载流子的输运过程(1)根据正向PN结特性,发射区注入基区靠发射结边界X2处的电子浓度为由基区注入发射区靠发射结边界X1处的空穴浓度为(2)根据反向PN结特性,集电结两边界X3和X4

7、处的少子浓度分别为3.2.2晶体管内的电流传输与各端电流的形成1.晶体管内的电流传输NPN型晶体管电流传输示意图3.2.2晶体管内的电流传输与各端电流的形成2.晶体管各端电流的形成(1)发射极电流IE从上面的分析与讨论可知,发射极的正向电流IE是由两股电流组成的:IE=Ip(X1)+In(X2)(3-8)(2)基极电流IB基极电流IB是由三部分组成的:IB=Ip(X1)+IVB-ICBO(3-9)由于通常情况下ICBO要比Ip(X1)和IVB小很多,所以(3-9)式可近似表示为IB≈Ip(X1)+IVB(3

8、-10)(3)集电极电流IC通过集电结和集电区的电流主要有两股组成:IC=In(X4)+ICBO(3-11)因为ICBO很小,(3-11)式可近似表示为IC=≈In(X4)(3-12)3.2.2晶体管内的电流传输与各端电流的形成2.晶体管各端电流的形成(4)晶体管三端电流之间的关系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In(X2)=IVB+In(X3)=IVB+In(X4)(3-13)将(3-13)式代入(3-8)式,得IE=I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