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叙事 《溶液度》教学反思.doc

我的教育叙事 《溶液度》教学反思.doc

ID:50066259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4

我的教育叙事  《溶液度》教学反思.doc_第1页
我的教育叙事  《溶液度》教学反思.doc_第2页
我的教育叙事  《溶液度》教学反思.doc_第3页
我的教育叙事  《溶液度》教学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的教育叙事 《溶液度》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的教育叙事《溶液度》教学反思唐山二十六中分校于得娟《溶解度》一节是初中学生接触化学概念最为集中的部分,它包括物质的溶解性、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等内容。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这些内容对于知识积累较少以及认知能力较弱的初中学生,由于缺乏一系列可作铺垫之用的化学概念和相关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对于我所教的慢班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认

2、真备课后,决定这样来上这节课。我先设计了课堂小实验“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较”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由同学总结以下几点:(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⑵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比食盐的溶解能力(大、小)。⑶在不同的水温下,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能、不能)比较。然后提问“食盐从能溶到不能继续溶解,溶液体现了几种状态?什么样的状态?”“如果要比较多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如还有味精、淀粉等物质)仅用“大”或“小”能否分得清?”通过这些情境与问题同学们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通过思考及讨论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圉,尤其对两个联

3、系生活实际似简单又一下说不清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产生对知识要求了解的心理需求,这吋引入课题《溶解度》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我讲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后,我又设计了两个问题:1、“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吗?”解决第一个问题我设计的是在饱和的食盐溶液中加KMnO4晶体。(投影)当同学们看到紫色的KMnO4在溶液中扩散的现象时受到启发,领悟到定义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是指原溶质,不是指其它溶质)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是指任何溶质)”,对书本上的定义有了完整、精确的理解。2

4、、“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在两个培养皿中盛相同体积的水,一个里面加食盐(用药匙大头取),一个里面加熟石灰(用药匙小头取)。(投影)很明显此时溶质取用量不同。搅拌后可见食盐全溶,熟冇灰部分溶(饱和)。为了证明食盐溶液未饱和再加食盐少许,搅拌后仍全溶。观察了这组实验,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从实验现象的启迪中逐步对“饱和”和“浓”、“不饱和”与“稀”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了严格的区分,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如杲这组关系相互成立,必须满足前提与条件。用实验辅助教学后,使这个过去一直用数据来解释的问题变得让人更

5、容易理解与接受。这一教学过程是以探索性实验为主要线索,以教师的设疑、演示、点拔和学生的观察、分析、释疑关联互动为主耍教学手段。因为通过直观的实验增加了同学的兴趣,为启发式教学创设了成功的前提,加上具有坡度的思考性题目与之相结合,诱导和激发了同学思维的积极性。紧接着我提出问题“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吗?”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1•饱和食盐水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再加少量食盐;2.饱和硝酸钾溶液加热后,再加少量的硝酸钾,再冷却到室温。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很快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很大的

6、学习兴趣,而自己总结出的规律比老师讲很多边学生只是机械记忆耍强得多。在分析溶解度概念吋,我展示了一些数据表:在20°C时,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NaClKN03KCIO3CaCO33620.97.40.013请同学们从这张表中比较出四种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我继续引导设问“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由于同学们通过对“蔗糖与食盐在水屮溶解能力的比较”这一实验的观察与讨论,具备了对这个问题的初步认识,立即感悟到是“20°C、100克水、达到饱和”,并且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条件缺一项都使数据没有比较的意义。有了这一层知识铺垫,

7、我让同学们自己归纳总结。在老师的点拔下,他们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并用较少的文字归纳出要比较精确地讨论溶质的数量问题一定要满足两点:其一是条件:一定温度,100克溶剂;其二是状态:饱和溶液。这吋所研究的溶质克数恰好与书本上溶解度概念相吻合,一个不需耍生搬硬套的概念在同学们的观察、分析、整理中轻松地建立了。在本课的最后阶段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很浓的溶液B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稀溶液D.不能继续溶解任何其他物质的溶液;(2)为何汗水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凉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

8、迹,为什么?(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止确,并加以说明:25°C时将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故25°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我及时获得了来自学生的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