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8马氏体切变模型及评价.ppt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8马氏体切变模型及评价.ppt

ID:50069204

大小:401.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08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8马氏体切变模型及评价.ppt_第1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8马氏体切变模型及评价.ppt_第2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8马氏体切变模型及评价.ppt_第3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8马氏体切变模型及评价.ppt_第4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8马氏体切变模型及评价.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8马氏体切变模型及评价.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8马氏体相变切变模型及评价20世纪对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24年Bain提出了应变模型;第二阶段,从1930年开始,提出了一系列切变模型,如K-S模型,西山模型,G-T模型,B-B双切变模型,藤田模型等。这些模型均为针对某一具体发现事例,设计一种切变模型,以说明相变时原子的具体移动方式,说明位向关系,惯习面等。第三阶段,从50年代初开始,提出了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唯象学说。晶体学唯象学说只推测相变过程的表象,而不能描述原子的迁动过程。在Au-Cd、In-Ti等马氏体中得到证实。其特点是能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定量计算。20

2、世纪中,此唯象学说被认为是马氏体相变晶体学优秀的理论。称为“晶体学表象学理论”。近年来,刘宗昌等人认为该学说的物理模型不正确。其计算结果与大多数实际不符,不能称为理论,仅仅是假说。各类模型简介1.Bain应变模型1924年Bain提出的压缩应变模型,Z轴方向需要压缩21%,这成为塑性变形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该模型不久即被遗弃。2.马氏体相变的K-S切变模型30年代初,库氏和Sachs确定了1.4%C钢中奥氏体与马氏体之间的位向关系为:此称K-S关系。库氏、Sachs首先提出了切变机制并设计了K-S切变模型,后称为K-S切变模型。面心立方的原子堆垛取(

3、111)面的菱形α-Fe体心立方的原子堆垛面心立方ABCABCABC…堆垛表示底层原子⊕表示中间层(第二层)原子,○表示顶层(第三层)原子。切变分三步进行:(1)第一切变:看图4-34的底面菱形,菱形角为60o。在面上,沿着方向进行切变,底层不动,第二层原子沿方向移动0.057nm,○层原子移动0.114nm,对于1.4%Fe-C合金切变角15o15′;如果不含碳,切变角则为19o28′。(2)第二切变:在面上,沿着方向进行一次小的切变,使60o角变成690。如果不含碳,则使60o角变成70o32′。切变角10o32′、9o(3)线性调整,两次切变后并

4、没有得到真正的马氏体晶格,为使其符合实际的晶格参数。若转变为bccM(0%C)时,晶格参数调整量见表4—5。第一切变第二切变晶格参数调整计算值注:γ-Fe的晶格常数=0.364nm;α-Fe的晶格常数=0.2861nm图4—36K-S切变模型的平面投影[1]K-S关系24种可能的取向fcc的{111}面有四个取向,每个(111)上有三个<112>取向,则4×3=12,第二切变在每个(111)上可以切变出两个位向的面的70o32′菱形,则共计12×2=24种取向。对K-S模型的评价优点:K-S模型符合马氏体的位向关系。体现了无扩散性。缺点:(1)不能解释

5、浮凸现象;(2)不能解释惯习面,按照K-S模型马氏体的惯习面应当为(111),但是实际上1.4%C马氏体的惯习面为(259).(3)不能解释位错、孪晶、层错等亚结构;(4)不能解释钢中马氏体的正方度;(5)两次切变没有得到真正的马氏体晶格,切变后仍需晶格参数调整,需要原子再移动,模型未说明原子怎样再进行移动,位移矢量。(6)没有考虑切变能量消耗和切变应变能,缺乏热力学可能性等。K-S切变模型与实际基本上不符,是不成功的模型。3.G—T模型A.B.Greninger,A.R.Troiano于1949年测定了Fe-22%Ni-0.8C%合金中的马氏体位向,

6、发现了G-T关系,并且设计了G-T切变模型。通过均匀切变和非均匀切变的合成,来满足Fe-Ni-C合金马氏体相变的晶格重构、外形改变、惯习面等方面的要求。G-T模型的两次切变后,并没有完全达到实际晶体要求,为了满足晶体学要求,仍需做晶格参数的调整。马氏体相变的G—T关系,//差1o′//差2oG-T切变模型:第一切变是沿着惯习面的均匀切变。第二次切变是不均匀切变。第一切变——均匀切变是产生宏观变形的切变,即切变时不仅点阵改组,晶体外形也发生变化。在试样表面产生浮凸。均匀切变后得到的还不是马氏体晶格点阵,而是一个复杂的三棱结构。点阵发生改组,但晶体外形不发

7、生变化。滑移或孪生产生不均匀切变.第二切变由三棱结构变为马氏体点阵。并且通过滑移和孪生产生大量位错或精细孪晶。为了使模型与马氏体中的位错、孪晶相符合,G-T模型将塑性变形理论引入模型,令其滑移产生位错、孪生产生孪晶。位错滑移和孪生是在外加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母相转变为马氏体时,没有外加应力,只有相变驱动力,相变驱动力不足以推动滑移切变和孪生切变。第二切变---非均匀切变图4—49晶体切变示意图a)均匀切变b)非均匀切变G-T模型示意图均匀切变非均匀切变二次切变,滑移a及孪生b示意图ab对G—T切变模型的评价优点:符合位向关系;产生了位错和孪晶,表面浮凸。

8、缺点:(1)与惯习面不符,如该合金的惯习面实际是,而非。与小于1.4%C钢中马氏体的惯习面也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