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基础篇 教材课件环境监测基础篇 6.ppt

环境监测 基础篇 教材课件环境监测基础篇 6.ppt

ID:50089306

大小:1.17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3-04

环境监测 基础篇 教材课件环境监测基础篇 6.ppt_第1页
环境监测 基础篇 教材课件环境监测基础篇 6.ppt_第2页
环境监测 基础篇 教材课件环境监测基础篇 6.ppt_第3页
环境监测 基础篇 教材课件环境监测基础篇 6.ppt_第4页
环境监测 基础篇 教材课件环境监测基础篇 6.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 基础篇 教材课件环境监测基础篇 6.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章土壤污染监测及固体废物监测6.1土壤污染监测6.1.1概述1.土壤污染物的来源(1)土壤的组成从化学成分上可划分为:矿物质、有机物、水分或溶液、空气和土壤微生物五种成分。土壤中含有的常量元素有碳、氢、硅、硫、磷、钾、铝、铁、钙、镁等;微量元素有硼、氯、铜、锰、钼、钠、钒、锌等。(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目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①化肥、农药污染②污水灌溉③大气、水体污染物质的迁移④固体废物污染2.土壤污染特点和

2、类型表6-1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土壤污染与水和大气污染相比,有以下特点:(1)土壤污染比较隐蔽(2)土壤被污染后很难恢复(3)土壤污染后果严重(4)土壤污染的判断比较复杂(续表)6.1.2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1.土壤污染样品采集(1)现场调查,收集资料(2)采样点的布设①对角线布点法②梅花形布点法③棋盘式布点法④蛇形布点法图6-1土壤采样布点示意图(3)采样深度和采样量采样深度只需取由地面垂直向下15cm左右的耕层土壤或由地面垂直向下15~20cm范围内的土样。(4)采样时间(5)采样注意事项①采样点不应选在田边、路旁或肥堆旁等受人为干扰较大的地方。②样

3、品采集后应装入布袋或塑料袋中,同时写好两张标签,一张在袋内,一张扎在袋口上,标签上写明采样地点、采集深度、采样日期及采样人。③对采样点的基本情况应书面另行记录。2.土壤背景值样品采集(1)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2)采样点布设①采集土壤背景值样品时,应先确定采样单元。采样单元划分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范围及实际工作所具有的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②采样点不设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③采样点远离铁路、公路至少300m以上。④选择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点挖掘土壤剖面,要求剖面发育完整、层次

4、清楚且无侵入体。⑤在耕地上确定采样点时,应了解作物种植及农药使用情况,选择不施或少施农药、化肥的地块作为采样单元,以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3)采样方法 ①在每个采样点均需挖掘土壤剖面进行采样。图6-3土壤剖面挖掘示意图图6-4土壤剖面A、B、C层示意图②在山地土壤土层薄的地区,B层发育不完整时,只采A、C层样。③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整的土壤,采集表层(0~20cm)、中土层(50cm)和底土层(100cm)附近的样品。(4)采样点数目的确定通常一般类型土壤应有3~5个采样点3.土壤样品的制备及保存(1)土样的风干风干后土壤含水率一般小于5%。(2)磨碎和过

5、筛筛网规格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以筛孔直径的大小表示,如孔径为2mm、1mm、0.5mm。另一种以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来表示,如每英寸长度上有80孔的筛子,为80目筛(或称80号筛);每英寸有100孔的为100号筛。(3)土样的保存一般土样,通常要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标样或对照样品,则需长期妥善保存,建议采用蜡封瓶口。6.1.3样品预处理1.酸溶法(又称湿法氧化、湿法消化)(1)王水(盐酸-硝酸)消化(2)硝酸-硫酸消化(3)硝酸-高氯酸消化(4)硫酸-磷酸消化2.碱熔法3.干法灰化法4.溶剂提取(1)振荡浸取法(2)索氏提取法(3)柱层析法图6-5氧

6、瓶燃烧法示意图图6-6索氏提取器6.1.4土壤污染物的监测1.监测项目及方法土壤常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①金属化合物:镉、铬、铜、汞、铅、锌;②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砷、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等;③有机化合物:有机农药、苯并[a]芘、三氯乙醛、除草剂、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石油类化合物、DDT、六六六等。土壤污染监测所用方法①重量法②滴定法③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④气相色谱法表6-2土壤中某些金属、非金属组分的溶解、测定方法(续表)2.土壤监测实例(1)土壤含水量的测定①原理②测定③计算水分含量%=式中W1——铝盒(或玻璃称量瓶)质量,g;W2—

7、—铝盒(或玻璃称量瓶)质量+湿样质量,g;W3——铝盒(或玻璃称量瓶)质量+干样质量,g。(2)土壤中铜、锌、镉测定实例(AAS法)①标准溶液的制备②土样预处理③铜、锌、镉标准系列混合溶液的配制④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⑤结果计算铜、锌或镉(mg/kg)=式中m——自标准曲线中查得的铜(或锌、镉)含量,μg;W——称量土样的干质量,g。6.2固体废物监测6.2.1概述1.固体废物概念固体废物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2.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1)固体废物的来源(2)固体废物的种类按其组成

8、成分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形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