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pdf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pdf

ID:50147781

大小:200.4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06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pdf_第1页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pdf_第2页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pdf_第3页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pdf_第4页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一.序言蒙古兴起于十三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战,使蒙古军队的足迹印在东亚、东南亚、中亚、西南亚及欧洲等地,建立起包括一系列宗藩国在内的大蒙古国。在成吉思汗到蒙哥执政的这一段时间里,蒙古帝国的中心地域是漠北--成吉思汗时代的政治中心是在怯绿连河(即克鲁伦河)上游的大斡耳朵;窝阔台时代的政治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新建的首都和林。忽必烈即位之后,却将政治中心南移--不再以漠北的和林为首都,而是以开平为上都,以燕京为中都(后改建为大都),采取了两都制。由此可见,蒙古帝国其

2、政治中心建立的顺序是大斡耳朵、和林、上都、大都。综观历史,一个帝国的政治中心,其陷落代表着这个帝国的灭亡,对于凭借武力而建立起来的蒙古帝国,其政治中心的陷落,不但是武力衰退的标志,也是统治走向崩溃的标志,而在元明交替时,蒙古帝国历代政治中心陷落的顺序是大都、上都、大斡耳朵、和林。下面将按照蒙古帝国历代政治中心陷落的顺序,对其陷落的过程一一予以叙述。二.大都、上都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在开平即汗位,史称元世祖。上文已经提及,元朝是两都制的,两都分别是指大都与上都,大都位于古幽燕之地,即今日的北京;而上都就是原来的开平,位于滦河上游。元

3、帝春夏居上都、秋冬居大都。元末至正年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各地群雄纷纷起兵,声势浩大。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由关先生、破头潘率领的一支义军攻克了上都,焚毁元帝宫阙,其后,元军收复了上都。控制了江淮地方的濠州钟离人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目标直指元大都。不久,朱元璋称帝,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年号“洪武”,国号为“大明”,史称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初二日,明将徐达“进师取元都,师至齐化门,命将士填壕登城而入(关于明军克大都的经过,详见拙作《史诗般的征服--明取元大都简析》)。”过去很

4、多历史学者都认为,明军攻克大都,意味着元朝政权被推翻了,这种看法其实并不全面,因为元朝是两都制的,大都失陷了,还有另一个政治中心上都存在。例如李治安先生指出:“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雄踞燕山脚下的元大都,其地位和重要性似乎超过位于蒙古草原东南边源的元上都,甚至有以大都为正都,上都为陪都的看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上都分省'实是朝廷中枢组织'都省'的核心部分,由于'上都分省'官员每年扈从皇帝在上都驻留半年左右,'发号布政,罔不在焉',从而构成了实际上的全国政治中心。严格地说,元代的上都和大都,至少在政治上是同等重要的,并没有正陪主次之分。因皇

5、帝岁时巡幸,上都和大都是迭为政治中心或留都的。上都和大都,均设有留守司,就是有力证据。”元顺帝在大都陷落的前夕,带领百官扈从逃往上都。洪武二年(1369年),明将常遇春、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自北平(明朝将大都改称为北平)往取开平”,元顺帝不得不放弃上都而逃往应昌,明军“北追数百里,俘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斩之。凡得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蓟北悉平。”名将常遇春在凯旋途中病死于柳河川,其追击元帝的战略任务转由李文忠代为经略。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率军经居庸关、兴和、察罕恼儿、开平等地进攻应昌。《明太祖实录》记载:

6、“(五月)癸丑,左副将军李文忠师趋应昌,未至百余里,获一胡骑。问之,日:'四月二十八日,元主已殂,今日应昌往开平,报国丧'。文忠即督兵,兼程以进。癸卯,复遇元兵,与战,大败之,追至应昌,遂围其城。明日克之,获元主嫡孙买的里八剌并后妃宫人暨诸王省院达官士卒等,并获宋元玉玺金宝一十五、宣和殿玉图书一、玉册二、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及驼马牛羊无算,遣人俱送京师。惟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与数十骑遁去。文忠亲率精骑追之,至北庆州,不及而还。”应昌之战可视为上都之战的延续,从大都逃出的蒙元小朝廷,终于在应昌之役被歼灭。不过,当时跟随元顺帝从大都逃出的百官扈从,仍

7、然有一部分在应昌之战中成为了漏网之鱼。例如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与一些随从逃往了漠北,明军要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役,才基本上将这些漏网之鱼打尽。三.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斡耳朵是“宫帐”的意思。成吉思汗有四大斡耳朵--大皇后孛儿帖就住在大斡耳朵,其地在怯绿连河(克鲁伦河)上游;忽兰皇后住在第二斡耳朵,其地在土兀剌河(土拉河);也速皇后住在第三斡耳朵,其地在不儿罕山(肯特山)附近;也速干住在第四斡耳朵,其地在哈剌和林(鄂尔浑河)之西。在上述的四大斡耳朵中,前三大斡耳朵都是集中在东至兀古者河上游、西至不儿罕山、南至怯绿连河上游、北至斡难

8、河上游一带。这一带地区的面积大小相当于现在的海南岛,是蒙古帝国的祖宗肇基之地,历史地位无可替代--《元朝秘史》一开头就说蒙古人的始祖孛儿贴赤在“斡难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