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练习.doc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练习.doc

ID:50168191

大小:1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练习.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练习.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测评练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选文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__(人名),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3、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盖竹柏影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亦未寝”的“亦”字,表现了作者觅得知音后的欣喜,大有一

3、种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的喜悦之情。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后的悲观消极情绪。D.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6、在文中画出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这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营造出了什么氛围?并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

4、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本文。答案与解析:1、唐代苏轼2、欣然:高兴的样子念:想到,考虑相与:一起,一道盖:原来是3、盖/竹柏影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解析:“盖”是句首领字,朗读时把“盖”字拖音,以示停顿。根据主谓之间停顿、谓语动词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作出如上节奏划分。)4、庭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

5、子、柏树的影子。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5、C解析:结合写作背景和本文内容看,苏轼被贬黄州,经历了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苦,但他并没有牢骚满腹,意志消沉,而是能见月起行,有心赏景。借如水的月色排遣心中的忧愤,寻求精神的宁静。足见其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不是C中所说的“消极悲观”。6、写景句:“庭下……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光皎洁清澈、透明如水的特点。营造了清幽静谧的氛围。解析:赏析可以选择以下角度,如用词炼字、修辞手法、写景所使用的手法等等,力求语言通顺连贯。7、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解

6、析: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8、此题旨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