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集体备课8.1力弹力习题课教案苏科版.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集体备课8.1力弹力习题课教案苏科版.doc

ID:50168415

大小:70.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6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集体备课8.1力弹力习题课教案苏科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集体备课8.1力弹力习题课教案苏科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集体备课8.1力弹力习题课教案苏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力弹力习题课学习目标: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秤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4、知道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重点:认识弹性、弹力、弹性势能。难点: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教具:弹簧、钩码(若干)、橡皮筋、橡皮泥、充满气的气球、塑料直尺等。学习过程:一、学生活动1:压弹簧、拉弹簧、压气球等利用手边的器材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的作用。自学课

2、本“力是什么”在手压气球中,手对气球有的作用;手拉弹簧中,对有的作用;钩码拉弹簧时,钩码对弹簧有的作用,其中施加了这种作用,是物体,受到这种作用,是受力物体。课本图8—1中的推、拉、举、压分别是的作用形式。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个物体发生作用,分别举出日常生活中推、拉、举、压的例子,并写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如: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是施力物体土是受力物体。例:推,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拉,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举,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压,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二、学生活动2:探究弹性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揉纸团、压橡皮泥等的活动中,你会看到它们的发生了改变,分别松开手后,你又

3、看到了,有的,像等,有的,像。称为弹性形变。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中,你的手有的感觉。叫做弹力。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等都是弹力。三、学生活动3:探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实验:1、架高塑料尺,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塑料尺的形变。2、在弹簧下挂不同的钩码;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弹簧长度的变化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小组交流总结:弹簧长度的伸长与外力的大小。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否利用手边的器材制一测量力的工具,如果能请试一试。四、学生活动4: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1、自学课本活动8—2观察弹簧秤测量力计,讨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用心爱心专心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刻度盘、指针、弹簧、秤钩(图8-4)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2)校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刻度处,若不在应。(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4)观察时,视线必须。2、练习使用弹簧秤测自己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五、学生活动5:认识弹性势能自学课本生活、物理、生活认识弹性势能得出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这种能量叫做。学生练习:举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性能。六、课堂练习:1、物体对物体的叫做力。力的符号是,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2、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物体,受到力的

5、物体称做物体。3.测量力的工具是()(A)天平;(B)弹簧秤;(C)杆秤;(D)台秤。4.关于弹簧,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在任何情况下,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D)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有关弹簧秤的使用,错误的是()A.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值。B.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原零位。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D.测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位置。6、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秤规格是()A.量程10N,最小刻度值0.2N。B.量程5

6、N,最小刻度值0.1N。C.量程15N,最小刻度值0.5N。D.上述三个弹簧秤都可以用。8、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观察不到物体的形变,就一定没有产生弹力C.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9、每个弹簧秤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这范围。超过这范围,弹簧的______就不再与______成正比,弹簧不再恢复到原来的______。布置作业:1、课本三W2、作业本相关练习2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