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

ID:50192539

大小:1.96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3-06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_第1页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_第2页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_第3页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_第4页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北逆时针)第4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公转特征:1、围绕中心:太阳3、周期:①恒星年:真正公转360°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②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远日点4、速度: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概念:黄赤交角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23°26′23°26′N23°26′S北回归线南回归线66°34′N66°34′S北极圈南极圈(1)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2、黄赤交角的影响(2)决定五带的范围决定太阳

2、直射的范围决定极昼极夜的范围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23026`N23026`S66034`N66034`S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黄赤交角的影响(3)决定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23026`N23026`S66034`N66034`S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赤道地轴昼弧晨昏线sN1、昼夜长短变化夜弧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1)昼夜长短的判读:a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A北极星太阳光(1)昼夜长短的判读:1.昼夜长短的变化:b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

3、昼夜状况相反,但时间长短相同。10时40分10时40分c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地点是_____赤道春、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_赤道平分全球昼夜____12小时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夜____北回归线北极昼极夜越向___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______长短冬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南回归线南极昼极夜越向___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达到最大值的日期是__________北半球昼逐渐变长的时间是___

4、__________3.21——9.236.2212.22——6.22春分日3.21秋分日9.23夏至日6.22冬至日12.22以北半球为例从北极点开始进入极昼昼渐长夜渐短昼渐短夜渐长从北极圈开始退出极昼昼渐长夜渐短从北极圈开始退出极夜从北极点开始进入极夜昼渐短夜渐长夏半年昼长夜短冬半年昼短夜长(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___夜___【小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3)春、秋分全球昼夜____,赤道永远昼夜_____。短增长增长平分等长(2)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_____。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_____。长(4)同一条纬线昼夜长短______相同(5)相同纬度南北半球两点,昼长夜长赤道=(6

5、)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地点是_____DEABC读图说出DE三地的日落时间,计算D、E两地的昼长读图说出ABC三地的日出时间,并计算A、B、C三地的昼长(2)、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6:00A、12小时;B、16小时;C、24小时18:00D、20小时;E、8小时4:000:0022:0016:00练习:已知:日出,日落时刻,求昼长?昼长=日落﹣日出已知:日出,求昼长?昼长=(12:00—日出)×2已知:昼长,求日出时间?日出=12:00﹣昼长/2*规律小结:昼长=日落—日出=(12:00—日出)×2=(日落—12:00)×2夜长=24小时—昼长日出时间=12:00-昼长/2日落时间

6、=12:00+昼长/2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出日落地平面昼半球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等于0°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角):12:00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不一定是90°)6:0012:0012:00同一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夏至日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春秋分: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

7、赤道向南北递减春秋分3、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①纬度分布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与直射点纬度差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夏至日北回归线冬至日南回归线春秋分赤道②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夏至日北回归线冬至日南回归线春秋分赤道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