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

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

ID:502032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8-21

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_第1页
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_第2页
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_第3页
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_第4页
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结构综合资料简介:由中铁二院设计、水柏铁路公司承建、中铁大桥局三公司施工的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于2001年12月顺利转体合拢,开创了转体施工的新纪元,是世界建桥史的又一里程碑。此桥桥面与谷地相对高差达300米,河床呈“U”型深谷,其谷宽约200米,轨底至谷底280米,是国内最高的铁路桥。大桥桥长468米,主跨为236米上承式钢管砼单线铁路拱桥,为铁路建桥史上首次采用,居世界首位。该桥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单转体结构预应力控制一项就很值得一提。关键字:盘江大桥转体预应力控制

2、系统转体预应力控制系统包括扣索、背索、上转盘纵向预应力筋。转体前通过交替张拉扣索、背索、上盘纵向预应力筋,使转体系统自身平衡,通过拽拉牵引系统实现两半拱同时转动,在江中心合拢。单铰转动总重量达一万二千吨,为世界同类桥梁之最。    一、转体结构组成及施工方案  1、转体结构组成  转体系统包括:半跨钢管拱;交界墩索塔;扣索背索系统;上盘及平衡重;转台、撑脚和基础;拽拉牵引系统。  转体结构各部分构造:  半跨钢管拱拱脚以临时铰铸钢支座支承于转体上盘两翼,拱上端以扣索拉锚于交界墩顶部,交界墩顶部又以背索拉锚于转体上盘后端,

3、交界墩底部与上盘固结;转体上盘座于转台上,以1.2万钢聚四氟乙烯盆式球铰支座支承于基础上,并以六组均布的撑脚辅助支撑于下盘顶面环道上,确保水平转动时三点支承和转体稳定;水平转动牵引索锚固端则预埋于转台侧面圆周上,张拉端以千斤顶传到预埋于下盘砼基础顶面的钢支撑上。合拢段长度2.6米,满足转体空间的需要。  2、转体施工方案  北盘江大桥钢管拱采用南北两个转体,分别水平转动到位,竖向微调转动至设计位置,这种转体合拢的方法,是桥梁安装架设的新方法。它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工艺简便、施工设备少、节约施工用料、安全可靠、合拢速度

4、快等优点。  两半拱在两岸预拼成型,然后分别分束对称安装上盘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束、背索和扣索。使用YCW400、YDC240Q、YCW250穿心式千斤顶,按设计张拉程序通过分级、交替、对称张拉上盘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束、背索、扣索。拆除钢管支架上的支承座并形成拱架脱空状态,在交界墩后侧的上盘顶面布置平衡重,拆除上转盘盘尾硬支撑。此时转动体系自身平衡,它以1.2万吨钢球铰和内保险腿支承于下盘基础上,其余各点均脱空成转体状态。  南北转体以4台QDCL200-200级连续、自动、同步、液压牵引张拉千斤顶拽拉,通过牵引缠绕并预埋于转

5、台圆周上的12Φ15.24钢绞线束,形成转动体系的水平转动纯力偶,同步匀速连续地将南北岸半跨钢管拱按逆时针方向分别水平转动180°和135°。  两半跨拱肋转体到位后,需要精确测量拱肋线形和位置,若偏差超出规范要求,需要以相应的千斤顶进行横向倾斜、轴线横向偏位和竖向偏差微调。拱肋线型调整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将上盘竖向、横向、纵向锁定固结,实施跨中合拢。  二、钢管拱脱拱拉索张拉  钢管拱桁架在支架上拼装焊接成型,经测量线型和检验焊缝并满足设计要求后,安装前扣点上下锚梁及鞍座,进行扣索、背索的穿束和张拉。  张拉的千斤顶、油泵

6、、油管路及油表应认真检修,按规定必须进行千斤顶、油泵、油表配套精密标定。  1、纵向预应力筋、背索、扣索张拉  1.1、纵向预应力筋  上盘纵向预应力筋由1860Mpa级48束19Φ15.24和16束4Φ15.24钢绞线组成,其锚下控制应力σk=0.75σy=1395Mpa。19Φ15.24钢绞线束张拉力3700KN,总张拉力达177600KN。  4Φ15.24钢绞线束前端为P锚,后端为张拉端,用STM15-4锚具。19Φ15.24钢绞线束两端均用STM15-19锚具;19Φ15.24钢绞线束前端为自锚固端,工作长度3

7、0cm,以套筒将夹片打塞,套筒为2kg,打塞冲程20cm,每束19副夹片后端应平齐,防止夹片松动滑丝。所有纵向预应力筋束均在上盘尾部采用单端张拉,以YCW150和YCW400千斤顶按20%100%的张拉力对称张拉并顶塞锚固,顶塞压力30Mpa。  1.2、背索  背索采用1860Mpa级42束19Φ15.24钢绞线束,背索每束长度为66.5m。下端为锚固端,用STM15-19锚具锚固于上盘尾部底面;上端为张拉端,用STM15-19锚具锚固于交界墩墩帽顶面两侧。张拉控制应力σ=860Mpa,应力系数Kσ=860/1860=

8、0.46,每束拉力2285.7KN,总拉力96000KN,向下压力95632KN,向后水平力8402KN。  背索采用单束19Φ15.24整体制束、穿束和张拉。制束时钢绞线应梳理整齐,用扎丝捆扎;穿束前,其上端应用锚环夹片临时固定,用吊机吊住钢绞线束自上端向下端穿束。  背索上下两端均采用STM15-19锚具和普通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