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_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df

动物遗传学_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df

ID:50218146

大小:4.55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20-03-09

动物遗传学_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df_第1页
动物遗传学_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df_第2页
动物遗传学_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df_第3页
动物遗传学_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df_第4页
动物遗传学_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遗传学_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本章重点内容基本概念染色体的结构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形成第一节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分布一、细胞的一般结构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大肠杆菌霍乱菌肉毒梭菌淋病球菌红细胞钟型虫第一节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分布一、细胞的一般结构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的结构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的结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特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一般很小(1~10μm)一般较大(10~100μm)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没有形成核有核

2、膜和核仁,形成了核结构结构遗传信息量少,遗传信息载体DNA不量多,遗传信息载体形成染色体或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染色体结构,DNA与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很少或没有重复序列有重复序列遗传信息表达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核内转录,细胞质内翻译细胞器无有线粒体、叶绿体、质体、内质网等内膜系统无独立的内膜系统有,较复杂细胞骨架无有性系统基因由供体向受体单项传递通过两性配子核融合细胞增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为主二、真核细胞的结构(一)细胞膜(plasmamembrane或(cellmembrane))使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单位,借以调节和维持细胞内微小环境的

3、相对稳定性。(二)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指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胶体物质,内含许多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以及各种细胞器。细胞器(organelle)包括:线粒体(mitochondria)、质体(plastid)、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高尔基体(Golgibody)、核糖体(ribosome)、中心体(centralbody)、溶酶体(lysosome)和液泡(vacuole)(三)细胞核(nucleus)由核膜和核液组成,核液中含有核仁和染色质。核被膜(外核膜,内核膜)、核纤层、核孔复合体、染色质(体)

4、、核仁、核基质。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分布主要在染色体上部分在细胞质内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生物的遗传(一)细胞质遗传体系1.线粒体(mitochondria)(1963年,M.Nass&SNass在鸡胚肝细胞线粒体中发现了DNA和RNA)2.叶绿体(chloroplast)(1962年Ris&Plant在衣藻叶绿体中发现DNA)(一)细胞质遗传体系线粒体–DNA、RNA(mRNA、tRNA、r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具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成分和独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功能。–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叶绿体–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内质网、核糖体、高尔

5、基体、中心体(二)细胞核遗传体系核膜(nuclearmembrane)染色质(chromatin)/染色体(Chromosome)核仁(nucleolus)核基质(nuclearmatrix)(二)细胞核遗传体系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中期的特殊形态,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二)细胞核遗传体系常染色质(euchromatin):指在细胞间期呈松散状,染色较浅而且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指在

6、细胞间期呈凝缩状态,而且染色较深,很少进行转录的染色质。(二)细胞核遗传体系核仁(Nucleolus):由纤维区和颗粒区构成,与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单位的装配有关核仁组织者:细胞周期中形成核仁的染色质的特定部位第二节染色体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着丝粒、染色体臂、次缢痕、随体、端粒(二)染色体的结构四级结构模型(三)染色体的数目和大小二、染色体核型和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和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显带技术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一)染色体形态中期染色体由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组成,两条姊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相连,着丝粒处凹陷

7、缩窄,因此也称为主缢痕(primaryconstriction)。着丝粒将染色体分为长短相等或不相等的两个臂,短臂(shortarm,p),长臂(longarm,q)。长臂着丝粒短臂次缢痕随体(一)染色体形态在有些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上可见凹陷缩窄区,称为次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可见球状结构,称为随体(satellite)。随体柄部为缩窄的次缢痕,与核仁形成有关,称核仁形成区。长臂着丝粒短臂次缢痕随体pq1、着丝点(kinetochore)和着丝粒(centromere)着丝点:指着丝

8、粒的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它与纺锤丝微管相接触。着丝粒:指中期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2、次缢痕(Secondar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