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临床特征.doc

探析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临床特征.doc

ID:50240314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7

探析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临床特征.doc_第1页
探析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临床特征.doc_第2页
探析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临床特征.doc_第3页
探析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临床特征.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析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临床特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临床特征【摘要】目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病例69例,将其按照是否合并有颈椎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两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以及临床特点等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L结论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而言,合并颈椎病不会对其诊断造成影响。【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颈椎病;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同颈椎病的早期

2、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并且经常会成为导致误诊现象发生的—个主要因素,然其的治疗以及预后之间却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对其进行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在电生理检查方法以及利用肌电图(EMG)对ALS以及颈椎病进行鉴别诊断效果显著口]。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颈椎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AL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ALS临床患者病例,共抽取69例,其中男46例,女23例,年龄22-69岁,平均(45.7±

3、8.5)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2.6±4.7)年。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ALS诊断标准。1.1方法将所抽取的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有颈椎病进行分组,将合并颈椎病组定义为观察组,将单纯ALS组定义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系统检查、MRI检查、颈椎X线摄片、肌电图检查。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临床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1.2数据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

4、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资料比较本次研究中经MRI检查、颈椎X线摄片诊断为颈椎病者27例,占总数39.13%o者27例患者中有男仃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7:1,该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3-69岁,平均(46.7±7.9)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2.5±1.6)年。单纯患ALS患者的对照组患者有42例,男29例,女13例,男女比例为2.2:1,该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2-67岁,平均(44.518.1)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2.7±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

5、义(P>0.052.2肌电图检查本次研究中经统计发现观察组27例患者经肌电图检查发现,正相电位19例,纤颤电位23例,束颤电位仃例,运动电位电位时限延长19例,平均波幅增高者20例;对照组42例患者的肌电图检查结果为正相电位30例,纤颤电位36例,束颤电位22例,运动电位电位时限延长32例,平均波幅增高者34例。1讨论ALS为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据统计该疾病的年发病率在2/10万左右,一般会对脊髓前角细胞和椎体束造成侵犯。导致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病损的症状发生,譬如说肌无力,肌萎缩,腱反射亢进,

6、肌张力增高,腱反射阳性以及肌束震颤等,最终会由于出现呼吸衰竭导致死亡[2]。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一般需要将ALS同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鉴别,对于脊髓型颈椎病而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四肢腱反射亢进,手肌萎缩以及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等症状。脊髓型颈椎病可利用外科方法进行治疗,然国外有学者经研究证实,一些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经外科治疗后,症状并没有得到好转。分析发现该类患者并非是单纯的患有颈椎病,而是合并ALS⑶。目前在临床上EMG检查在对ALS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ALS的EMG会表现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一般不会在少

7、于3个肢体部位肌肉出现:①纤颤以及束颤电位;②肌肉在进行轻度的自主收缩过程中,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升高并且多相电位的百分比也会随之增加:③肌肉最大力量收缩过程中运动单位的数量会发生相对减少,然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却显示为正常[4]o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EMG检查,并与上述改变相符合。综上所述,对于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而言,颈椎病的存在对患者的发病年龄、男女比例以及相关的临床特点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对这两者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率。参考文献1刘明生,崔丽英,汤晓芙,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8、90例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35(21):361-3642庄立,汤晓芙,樊东升,等•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膈肌运动诱发电位[J]冲华内科杂志,2010,41(12):241-2433康德王宣,樊东升•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在鉴别肌萎缩侧索硬化与颈椎病性脊髓病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20(13):135-13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