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的发展.ppt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的发展.ppt

ID:50243356

大小:1.15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3-10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的发展.ppt_第1页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的发展.ppt_第2页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的发展.ppt_第3页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的发展.ppt_第4页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的发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的发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级学前心理学我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人生三大经典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儿去?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p209大专p98大纲自我意识的概念: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1、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2、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3、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内容: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观察、自我觉知、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卑、自豪感、内疚感、自我欣赏等自我调控: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2、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低→高迅速各成分发展的时间很接近,但不同步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第一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第二阶段开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第三阶段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1)戏物(镜子):9-10个月把镜子当玩具(2)(镜像)“伙伴”游戏:12-14个月,对镜中的映像关注,当作伙伴微笑、寻找(3)相倚性探索:18个月注意镜子里外物体的对应关系(4)自我认识出现:18-24个月借助镜子立

3、即摸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自我意识出现质的飞跃动物知道镜子里的图像是自己吗?小孩知道镜子里的小孩是他自己吗?第四阶段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第五阶段名字与身体联系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2)对自己行动的认识第一水平:区分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第二水平: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第三水平:支配自己的动作(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愿意”“应该”4岁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二)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独立性评价2、

4、从片面、表面性评价发展到全面、深刻性评价3、从主观性评价发展到客观性评价★我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我和小敏是最好的值日生,因为她值日就给我好东西,我值日也给他好东西。”★“这个作品好,因为他是老师的;我和小敏比,肯定我的好。”……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性,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高评价自己;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逐渐隐蔽;例如,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便说:“我不知道我做的怎么样。”或说“我不说。”4.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

5、比较细致的评价。如“我很棒。”“我很厉害的,你看我都能搬起这个大石头呢。”(三)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1、幼儿的自我体验从生理相关的体验向社会体验发展2、幼儿的自我体验表现出易受暗示性的特点3、幼儿的自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并有一定的顺序性(三)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1、坚持性和自制力2、具有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1、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词“我”2、“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A.独

6、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亲子关系平p191大专p105大纲依恋:一般意义上,个体对生活中特定的人的强烈的情绪关系。发展心理学中,依恋指的是婴儿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强烈的情绪联结。依恋形成体现在:1、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2、当依恋对象不在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3、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放松和快乐,而和其他人在一起则更加焦虑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婴儿和母亲的情绪关系是其以后的所有关系的基础二、依恋的发展过程(一)依恋建立的前提1、识别记忆2、客体永久性与人物永久性(二)

7、依恋形成的标志英谢弗,依恋形成的标志需要符合三条原则:1、代表性2、稳定性3、普遍性(三)依恋的形成阶段鲍比提出依恋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无分化阶段(0-3个月)2、低分化阶段(3-6个月)3、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到2.5岁)4、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5岁以后)三、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思“陌生情境”实验(一)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二)B型:安全型依恋(三)C型:焦虑-抗拒型依恋四、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一)稳定的照看者(二)照看的质量(包括照看的态度和环境)(三)儿童的特点(四)家庭的因素五、早期依恋

8、对后期行为的影响(一)早期依恋对认知的影响1、安全型依恋2、不安全型依恋3、焦虑-抗拒型(二)早期依恋对情感的影响(三)早期依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平p196大专p115大纲(一)概念:(二)性质:垂直关系水平关系二、同伴关系的功能(一)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二)赋予社会知觉的功能(三)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三、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一)儿童交往的特点1、婴儿期和学步期2、童年早期(1)帕腾的研究2-4岁六种社会性参与:无所用心的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