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_鱼类学名词解释(2016).docx

鱼类学_鱼类学名词解释(2016).docx

ID:50297938

大小:22.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5

鱼类学_鱼类学名词解释(2016).docx_第1页
鱼类学_鱼类学名词解释(2016).docx_第2页
鱼类学_鱼类学名词解释(2016).docx_第3页
鱼类学_鱼类学名词解释(2016).docx_第4页
鱼类学_鱼类学名词解释(2016).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类学_鱼类学名词解释(2016).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2016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

2、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

3、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

4、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鳞焦偏于基区称为鳞焦基位,偏于顶区称为鳞焦顶位鳞沟:一系列从鳞焦向四方辐射开来的凹沟(鲱科除外)。它的存在降低鳞表面骨质层的坚硬性,增加了弹性初级鳞沟:直接从鳞焦中心出发向四方辐射开来的凹沟次级

5、鳞沟:离鳞焦一段距离处出发向四方辐射开来的凹沟侧线:在一般真骨鱼类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或几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线状的构造,这就是侧线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所穿过的鳞片侧线上鳞:从背鳍起点的鳞片斜至接触侧线鳞的一片鳞(不含侧线鳞)为止的鳞片侧线下鳞:从腹鳍起点或臀鳍起点斜至接触侧线鳞的一片鳞(不含侧线鳞)为止的鳞片纵列鳞:自鳃盖后方沿体侧中部直到尾鳍基中部的鳞片横列鳞:体最高处或背鳍起点至腹部正中的鳞片鳞式:在鱼类分类学上,将侧线本身和侧线上(至背鳍起点)、下(至臀鳍或腹鳍起点)方的鳞片数目按一定的格式记录

6、下来,作为分类的一种特征依据,叫做鳞式棱鳞:鯵科鱼类侧线鳞、鲱形目腹中线锯齿状坚硬的鳞腋鳞:有些真骨鱼类胸鳍的上角和腹鳍外侧,有扩大的特殊的辅助鳍,叫腋鳞臀鳞:产于西北高原的一些鲤科鱼类,在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列明显增大的鳞片叫做臀鳞棘毒鱼类:(不作要求)鳞:皮肤衍生物的一种,被覆在鱼体的全身或一部分,具有保护作用,根据其形态、结构和发生特点不同可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鳞棘:盾鳞露在皮肤外面的部分,尖端朝后基板:盾鳞埋在皮肤内的部分,多呈菱形,包括充满结缔组织、神经、血管的髓腔和与真皮相连的髓孔第三章骨骼系统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目

7、第一至第三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带状骨和舶状骨和内耳相连,三脚骨与鳔相连,4对小骨以韧带连接,这四对连接内耳与鳔的骨骼称为韦伯氏器。起感觉功能。它们分别由第一椎骨的髓棘、第一椎骨的髓弓、第二椎骨的髓弓、第三椎骨的椎体横突特化而成。骨鳔类:鲤科鱼类第一至第三椎骨特化为韦伯氏器,前连内耳后连鳔,起感觉功能。鳔通过韦伯氏器与内耳接触,增加了感压反应,称该类鱼为骨鳔类。尾杆骨:也称尾部棒状骨,尾椎最后一上翘椎骨后方常有向背方突出的棒状突起。第四章肌肉系统大侧肌:鱼类体侧肌肉呈W形排列,为一系列按

8、节排列呈锯齿状的肌节,肌节间有结缔组织的肌隔相隔,按性质和功能不同可分为红肌和白肌白肌:白肌是构成大侧肌的最主要、体积最大的肌肉,不含脂肪和肌红朊,所有肌肉颜色淡白红肌:位于躯干表面,水平肌膈上下方附近的肌肉,其颜色暗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