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文的审题策略.doc

浅析作文的审题策略.doc

ID:50332627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浅析作文的审题策略.doc_第1页
浅析作文的审题策略.doc_第2页
浅析作文的审题策略.doc_第3页
浅析作文的审题策略.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作文的审题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作文的审题策略蓬安县海田小学郑理平作文要看写作对象和实际情况,即作文的题目、要求、材料等。审题是作文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或说是很关键的一步。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道理。下面就作文的审题策略,谈一点个人的所得。随着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清楚了,才会写得切题。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较好的文章,使自己平时的写作水平充分发挥出来。那么,怎样才能较好的完成审题工作呢?首先要快速、正确。无论平时训练还是考试作文,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快速审题;有了快速审题的本领,拿到题目后就要仔细阅读,确定题目的

2、重点和中心,进一步确定作文的内容和重点。其次,还要搞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每次(个)作文都有一定的范围,不按规定的范围写就会跑题。因此,在审题时必须弄清写作范围,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角度是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每一个题目都规定了文章应站在什么立足点来写,如果疏忽了就会文不对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策略。1、明确时间的限制例如:《早读》。题目的中心语是“读”,要求写一篇以读书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写人叙事的文章。修饰语“早”4是一个特定的时间限制,必须是写早上,至于是什么季节,星期几则可以自由确定。在写作时,要自由确定出“谁(读)”(个人、多人、集体),“读什么”和

3、“怎样读”(此为文章的重点)。此类文题如:《初秋的黄昏》、《童年趣事》、《愉快的星期天》等。2、明确数量的限制例如:《学校生活二三事》。题目的中心语是“事”,要求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心词前有两个定语“学校生活”和“二三”,前者规定了这些事必须与自己的学校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写课内,也可以写课外,但不能写校外;后者限制了记事的数量,可两件、三件,也可多件,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写和记事的详略。此类文题如:《我的两位家庭教师》、《给我教益的一件事》、《暑假生活掠影》、《初中生活回眸》等。3、明确人称的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你》。“告诉”是题眼,为什么要告诉

4、,告诉些什么,告诉的对象是“老师”。要求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和老师交流思想,向老师反映情况或提意见要求等。此类文题如:《同桌的他(她)》、《我的自画像》、《我告诉你一个秘密》等。4、明确处所的限制例如:《大槐树下》。题目只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写作时不能偏离,至于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则可以自由选择。再如《校园一角》,这类文题通常要写成记叙文。此类文题如:《在黑板前》、《江边摆渡人》、《欢乐夏令营》等。5、明确内容的限制4有些作文题目,它在写作内容上有所规定:记什么人,叙什么事,写什么景,状什么物等。例如:《一件珍贵的纪念品》。题目的中心语是“纪念品”,文

5、章重点应落在“纪念品”的叙述、描写上,写出纪念品在“我”心中不同寻常的地位,以及对自己思想、成长的鞭策,从而揭示题目中的“珍贵”。另注意数量上的限制“一件”。此类文题如:《喜迁新居》、《老师和他的粉笔头》、《妈妈的眼睛》等。6、明确蕴涵的意义有些作文题目,由于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式,因而蕴涵了一定的意义,审题时要把握住其中的含义。例如《雨露润心田——我的初中生活片断》。题目《雨露润心田》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式,要写好这个作文,关键是对“雨露”的理解和对“润”的抒写。“雨露”在这里应比喻老师的关爱、教育、培养等,既要写出“润”的内容——“雨露”,又要写出“润”的过程,还

6、要写出“润”的效果——“心田”的变化。《我的初中生活片断》又作了人称、内容以及数量上的限制。此类文题如:《温暖》、《色彩》、《轮回》、《风波》等。7、明确附加的限制例如,题目:《我第一次*》。说明:题目中的“XXX”要改为所写的事情。要求:①写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要写亲身经历的事,写出真情实感来;②要认真审题,明确中心,抓住重点;③记叙具体、描写形象,适当加以议论、抒情;④不少于600字。题目中的附加要求是把“XXX”改为要写的事情,如:洗衣服、做饭、放风筝、骑车、玩电子游戏、上网、掷铅球、演讲、远游等,然后抓住“第一次”4来写,以追忆往事为主,最后注意首尾呼应。

7、此类文题如: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如下:①记叙文的六要素尽量齐全;②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注意刻画人物心理;④不少于600字。总之,审题的关键是确定重点和把握范围、角度,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打开思路,迈出作文的第一步。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