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ID:50361164

大小:861.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20-03-05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1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2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3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4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5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6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7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8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9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云雾山隧道进口燕尾段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编制依据(1)、铁道部宜万建设指挥部2月23日在云雾山隧道进口现场会议精神。(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3)、本工程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4)、云雾山隧道相关设计图、云雾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施工现场调查猎取的资料。1.2.编制原则以工程为对象,质量创优为目标,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一流”的原则,精心组织,合理部署,结合我单位所具备的生产实力进行施组编制,以指导现场施工。1

2、.3.编制范围按照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设计图和DK242+852溶腔处理I类变更设计施工图,燕尾段连拱隧道段范围为DK242+763~DK242+845(共长82m),按此范围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平面图如下:58/58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云雾山隧道进口燕尾段双连拱衬砌段原设计里程为DK242+763~DK242+853,共90m,云雾山隧道横洞施工到HDK0+070时,揭示出一特大型溶腔,施工受阻,经四方会商,采取DK242+635横通道移位方案,该处横通道移至DK242+710处提早进入正洞。200

3、4年12月10日,云雾山隧道施工至DK242+852处出露一溶腔,该溶腔与横洞HDK0+070~+027处揭示的溶腔连通。经四方会商后按I线隧道断面掘进,一直通过DK242+763~+853连拱隧道段。目前,该段Ⅰ线单洞开挖支护已完成,二衬未施做,双连拱隧道工法的先行中导洞仅余半边。58/58I类溶腔变更后,双连拱里程段变为DK242+763~DK242+845,仅余82m。该段围岩级不为Ⅱ级。如下图:2.2要紧工程数量燕尾段连拱隧道施工数量见下表。工程细目内容单位数量备注石方开挖坚石m310953.56完成

4、50%素喷砼C20砼m3221.458/58完成50%模注衬砌C25砼m31011.88底板C25砼m3190.21中空注浆锚杆m必要时设置防水层m22603.5中隔墙C25砼m31231.64中隔墙顶加强筋φ22Kg3787.58临时支护喷素砼m3184.5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寒武系中统光竹岭组之浅灰、灰色厚层微~细晶灰岩、灰岩夹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节理不发育,岩体完整性好,无渗水,围岩差不多分级为Ⅱ级,受地质构造阻碍轻微。该段岩层为不含水岩层,地下水不发育,开挖揭示出的岩面未见渗水,处于干燥状态。

5、3、施工总体方案燕尾段双连拱段施工,本着“安全、优质、稳妥”的原则组织施工,坚持先加固,后开挖,通过结构体系的转换,减小隧道的跨度,在使施工中尽量使结构的受力趋于合理。开挖中导洞,先于Ⅰ线方向对中隔墙顶上开挖范围以外的岩层用长锚杆进行加固,然后对I线进行复喷加固,加固完成后进行开挖;中导洞开挖从小里程至大里程,边挖边支;每开挖一段,中隔墙浇筑一段;中隔墙完成后,施做Ⅰ线隧道双连拱58/58二衬砼;最后完成Ⅱ线隧道的开挖和衬砌。其框图如下:加固Ⅰ线、锚杆加固岩层Ⅱ线连拱段衬砌中导洞开挖施工中隔墙砼Ⅱ线连拱段开挖

6、Ⅰ线连拱段二次衬砌Ⅰ线连拱段仰拱衬砌4、工程难点、特点及采取的措施4.1工程难点、特点双连拱段(DK242+763~DK242+845),前期受溶洞阻碍已先将Ⅰ线单线隧道开挖支护完成,给后续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中隔墙施工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砼失水收缩,可能会在中隔墙顶部与二次衬砌接触的水平施工缝间形成裂缝,引起其他部位产生纵向裂缝,阻碍砼的正常使用。4.1施工采取的措施针对燕尾段双连拱隧道的施工难点、特点,施工前先按照设计资料和现场施工情况对该段工程、水文地质进行详细调查。对中隔墙顶部岩体先进行加强支护,

7、后进行下部施工。对中导洞和复线隧道的开挖,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及时跟进Ⅰ线隧道的二衬砼施工;复线开挖,除进行弱爆破外,还将对中隔墙进行爱护(在中隔墙外覆盖木板,设置缓冲层)58/58;在中隔墙水平施工缝中预留注浆孔,处理裂隙。加强监控量测,事先做好相应应急预案。5、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5.1中导洞顶上方围岩加固5.1.1锚杆钻孔为了防止开挖后中隔墙顶部岩体在开挖后由于偏压和失去支承点失稳,采纳5.0m长φ22砂浆锚杆加固相应岩层,锚杆间距1.0m×1.0m(环向×纵向

8、)布置,要求锚固密实。开挖中隔墙前,先由测量人员按照技术交底中确定的中隔墙开挖范围,将其轮廓线标在掌子面上,完成中隔墙上方不需开挖岩体的标识,接着由测量人员在Ⅰ线内中导洞上方岩体上依照岩层层面或节理面的走向布置锚杆孔位。开挖工在孔位上钻设锚杆孔,钻孔时,其眼口圆而顺直且孔口岩面平坦,并使岩面与钻孔方向垂直,不垂直时可用垫板调整,使托板密贴岩面。5.1.2锚杆安装及注浆5.1.2.1锚杆孔完成清孔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