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常规检查.ppt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

ID:50379010

大小:828.2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2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_第1页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_第2页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_第3页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_第4页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脑脊液常规检查一:标本处理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验,一般不能超过1h。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二、一般性状检查主要观察颜色,透明度与凝固性,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1、红色: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

2、),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2、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3、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4、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

3、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三、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1、原理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2、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3、操作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4、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阳性(2十):白色浑浊。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4、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5、临床意义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四、细胞计数(1)细胞总数计数和分类计数常用显微镜计数法。(2)血细胞分析仪也可进行脑脊液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但有凝块的标本不推荐使用以防堵孔。2、参考值正常人脑脊液中无红细胞,白细胞极少。成人:(0—8)×10ˇ6/L儿童:(0一15)×10ˇ6/L主要为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7

5、:3。三、临床意义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其增多的程度及细胞的种类与病变的性质有关。2、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或霉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中度增加,常以淋巴细胞为主。3、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脑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5、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内可见多数红细胞。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