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伏法》实验报告.docx

《安伏法》实验报告.docx

ID:50385372

大小:33.5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5

《安伏法》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安伏法》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安伏法》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安伏法实验报告物理系李劲磊201011141044实验时间2011年4月18日[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直流电表;2.熟悉滑线变阻器在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中的用法;3.通过实验了解非线性元件的安伏特性;4.学习实验系统误差的修正方法。[实验仪器]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线变阻器(2个),直流稳压电源,多用表,开关,红绿蓝三种发光二极管,导线等。[实验原理]1.稳压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当所加电压小于二极管的导通电压,电流很小且随电压变化缓慢;当增至接近时,电流变化急剧;二极管导通后,电压变化很小,电流会有很大的变化;2.电流表外接时系统误差

2、的修正:实验中测得Ui和Ii,则UiIi=RRvR+Rv,故R=UiIi·RvRv-UiIi即可修正误差;3.为了便于对电路进行控制,采用二级分压电路,其中R1为细调,R2为粗调;4.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注入式电发光器件,由Ⅲ~Ⅳ族化合物组成,核心为pn结,给pn结加正向电压时,注入的正向载流子会在pn结附近发生电子和空穴复合,同时以光能和热能的方式释放能量。发光二极管在正向电压较小时,电流极小,不发光;当电压超过正向导通阈值时(UD),正向电流随电压迅速增加,二极管发光。5.估算发光波长发光二极管属于自发辐射发光。对于辐射跃迁所发射的光子,其波长λ与

3、跃迁前后的能量差ΔE有关,满足λ=hcΔE,其中h=4.13×10-15eV·s由于外加正向电压超过UD时,二极管会发光,因此代入ΔE=eUD,可估算其波长。[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红光为640~780nm;绿光为505~525nm;蓝光为470~505nm。[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一、测量红绿蓝三种发光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1.先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极性;2.将电压置为6V,其中分压滑线变阻器使用阻值较大的,限流滑动变阻器使用阻值较小的,固定限流电阻置为100Ω,使用外接法,如图连接完整电路;3.缓慢滑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从0加到20mA,观察电压表的

4、范围,以此选择相应合适的量程;4.缓慢滑动变阻器,记录电流由0到20mA变化过程中所对应的Ui和Ii;5.用万用电表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修正实验系统误差;6.绘制表格及在坐标纸上描绘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曲线上标出正向导通阈值电压。[实验表格]红色二极管蓝色二极管绿色二极管U/vI/mA修正I/mAU/vI/mA修正I/mAU/vI/mA修正I/mA[预习思考题]1.测量正向安伏特性时,电流表采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分析原因。答:由于二极管开启后电阻只有几欧姆,电压表内阻数千欧姆,电流表内阻也为几欧姆,根据内外接电路的修正方式,分析可知:内接时

5、,Rx=UiIi-RA,那么当Rx≫RA时,RA的影响可以忽略,此时用内接法;外接时,RX=UiIi·RvRv-UiIi,那么当Rx≪RV时,RV的影响可以忽略,此时用外接法;由此可知,待测电阻阻值较大时,选用内接法;待测电阻较小时,选用外接法。于是本实验采用外接法。2.简述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答:发光二极管由Ga、As、P等化合物制成,核心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一个正向电压时,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结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