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doc

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doc

ID:50395996

大小:3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8

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doc_第1页
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doc_第2页
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doc_第3页
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doc_第4页
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一)XWG1963(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         ④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

2、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

3、“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2)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4、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

5、“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以剌刀攫其首:        (2)蛇竟死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

6、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2

7、、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