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文言文虚词(三).doc

解构文言文虚词(三).doc

ID:50404377

大小:46.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解构文言文虚词(三).doc_第1页
解构文言文虚词(三).doc_第2页
解构文言文虚词(三).doc_第3页
解构文言文虚词(三).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构文言文虚词(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构文言文虚词(三)补充篇前面我们分别根据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来解构了一些虚词,同学们会发现并没有把十八个高中要求的虚词讲全,这就是我们补充篇的意义所在了,在补充篇里,我们会简单地分析一下常见的语气词和助词,并且补充那部分我们没有谈到的虚词的常见用法。一、语气词常见语气词包括“焉”“矣”“乎”“也”“哉”,放在句尾,考察不多,因此我们简单分析一下。(1)也,表判断、陈述为多,有时候表示感叹或疑问。如:安能求其千里也 (也,表疑问语气) 吾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也,表感叹 ) 备注:"也"不仅用于句尾,表陈述、判断、祈使、感叹语气,而且常用在句中,表提顿

2、或语气的舒缓,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种情形不要和现代汉语中副词"也"混淆。 (2)乎,表示揣测或者疑问,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吧""呢"。如:若毒之乎 (乎,相当于"吗") 事齐乎?事楚乎? (乎,相当于"呢"日饮食得无衰乎 (乎,表揣测,相当于"吧") 备注:"乎"也可用在句尾或句中,此外它还经常相当于"于",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 (3)矣,通常表示事情的终结,陈述语气,有时表疑问语气。如:今虽死乎是,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矣,了,既成状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矣,表反问语气,呢) (4)哉:疑问语气,或者反

3、问语气。如:齐人未尝赂秦,终续王国迁灭,何哉? (哉,表疑问语气,呢)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哉,表反问语气,呢) (5)焉:常常表示陈述。备注:“焉"除作为语气词外,常作为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作为"于之"讲时,我们称为兼词,如"针针丛棘,有麻头伏焉"。 二、助词,常见助词就是“之”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译为"的") ⑵、吾知子之所以拒我也,吾不言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⑶、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唯弈秋之为听 (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不译

4、) 标志: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间,表示结构助词“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前面是名词,后面是动词,作为提宾的标志。三、“其”的补充用法我们之前提到“其”作为代词的用法,“其”还可以作为副词和连词。且看:1.用作副词。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标志: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2.用作连词。例如:其

5、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标志: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四、“或”的补充用法除了可以用作代词,表示“有人、有的”之外,还可以用做副词和连词。1.用作副词。表示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例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2.用作连词。表示两种(或以上)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例如: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 蛟或浮或没。(《周处》)

6、 五、“乃”的用法我们之前没有提到过“乃”的用法,“乃”可以用作: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7、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既”的用法。1.用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等,有时"既已"连用,可译为"已经......之后";也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时间以后,发生了某事,可译为"不久",有时"既而"连用,意义不变。例如: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

8、蔺相如列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