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教育理论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想.doc

读叶圣陶教育理论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想.doc

ID:50405055

大小:34.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读叶圣陶教育理论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想.doc_第1页
读叶圣陶教育理论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想.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读叶圣陶教育理论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叶圣陶与语文教育》关于作文教学有感水口中心小学陈春轩一、作文即生活自大学就接触过这本书,但当时只是纯理论地学习其中的教育方法,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已有三年时间,对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理念甚是崇拜,其中的作文教学更是让我感触颇深。读叶老的文章,最直接的感受是说实话,不做作。叶老一贯倡导“写文章就是说话”(《谈文章的修改》),他赞同把“作文”叫做“写话”的提法,并且认为“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见《写话》)。纵观语文课本中的作文,好多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因此,学生常常是紧锁眉头却写不出几个字。我们班就有两个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头疼,因为他们平时不

2、注意生活中的事情,肚中总是空空如也。等到辅导作文时,大部分都是我说他们来写,这样想提高写作水平,难度是可想而知啊!其实,我们老师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整天泡在教育教学中,等到写教学总结或论文,就皱眉叹息,说找不到东西、材料。不妨想一想,我们观察情况浮光掠影,做事马马虎虎,过后又不及时总结反思,如何能对身边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有深刻印象?临到写作时又如何不绞尽脑汁、搜索枯肠而一无所有?叶老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叶老在《作文论》中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

3、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挥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也常说,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缺乏善于观察的双眸,文章是写不出来的。在读了叶老的文章后,我转变了观念,每周一布置学生观察本周家里或学校发生的故事,在周末时把它们写下来,不限字数,只要能把句子写通顺,有自己的想法即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写作班里的学生大多都能有话可说,有文可作了。二、注重写作习惯习惯的养成是解决作文诸多问题的根本。叶老非常重视写作的每一个环节的习惯养成,写之前的准备功夫,临写作时的安排功夫,写什么

4、和怎么写,以及作文的修改等等,在文集中都有透彻的论述。谈到写之前的准备功夫,叶老认为有三方面的准备工夫要做:一、在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这对写记叙文章有好处。二、在生活中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这是为论说文提供条件。三、要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对于第三点我也是很有感触,在口语交际时,学生大多表述得不完整,也没有注意句子的语言逻辑,如果我们教师放任而过,那这样的学生是写不出准确、流畅的文字来;相反,那些写作好的学生,多数口头表达不会差。叶老反复强调“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这实在是很有

5、见地的,没有想清楚就写,必然东一言西一语,偏离中心;没有想清楚就说,也必然是结结巴巴。所以,学生说话的常规锻炼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要从说话入手,长期锤炼学生口头功夫,提醒他们时时处处约束自己,注意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如此下去,作文水平一定能大幅提高的。三、重视修改叶老作文非常注意修改,他认为好的文章是在反复思考后修改出来的。作为语文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批改作文了。作文批改有面批,学生批等形式,叶老曾说过“至于批改,无论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必须使学生真正明晓老师之用意,且能用之于此后之实践,乃为有效。教师必须兼顾全班,使学生均有进益,

6、此是天经地义。我并非反对全班改,我只是以为于全班改之外,兼采取其他方法,既节教师之劳,不损学生之益,似亦未尝不可试行。……如以某一学生之文为材料,书于黑板,师生共改,而教师于此起主导作用。全班学生如真能人人用心,其受益必不鲜矣。至于本本改,……学生又不尽明晓老师之用意,如此者即属劳而少功,我未能同意者也”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我把好的两篇作文和差的两篇作文用电脑展台展出,全班一起批阅,这样大家就知道好在哪或差在哪。在明确批改方法后我又把作文本发下去让学生互批,一方面了解同学是如何些的,另一方面知道如何修改作文,在修改的

7、过程中知道如何把句子写通顺。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以上就是我读完《叶圣陶与语文教育》的几点关于作文教学的感受,其中的教育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理念宛如盏盏明灯,指引着我。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就继续从这位“良师”的身上汲取更多的能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