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doc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doc

ID:50419156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9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doc_第1页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doc_第2页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doc_第3页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doc_第4页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教学思考2014-01-2308:45:54来源:徐杰我爱语文工作室浏览:957次将名著引进课堂——基于《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的思考将名著引进课堂,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典作品不但能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况且,课标也有关于名著阅读的明确要求。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与学生相伴共读,并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切实指导,那么,名著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并成为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就成为可能。将名著引进课堂,要想取得实效,教师的“导读”至关重要。只有通过

2、“导读”,才能将学生的阅读不断推向深入。否则,学生的阅读体验就只能停留在原初阶段。名著导读的一般性流程是这样的:选定书目、设计导读、读中推进、总结提升、精段重读、反馈检查。这六个步骤是按照导读的顺序排列的。当然,不是每一部名著的导读都要经历这些步骤,具体到某一部名著的导读的某个环节,也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弱化或强化处理。名著导读也讲究课型的选择。我将名著导读课型设为四类:引读课(陌生状态下的导读)、推进课(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评价)、提升课(初读结束后的总结与深化)、重读课(名篇或选段的精读)。如《海底两

3、万里》导读的课型,就属于“提升课”。美点列举。交流“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世界美在哪些地方”,这样的读后“归类”,是一种提升。表达感受。就“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三个主要特点”,即“惊人的想象力和预见性、惊险离奇的情节、英雄主义情怀”,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定向“寻根”,是一种提升。参与辩论。就“作者对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否单调抽象”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的话题“思辨”,也是一种提升。大胆猜想,假如“鹦鹉螺号”没有遭遇“大漩流”,接下来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样的假设“创造”,更是一

4、种提升。所谓的“提升”,既是指使自己原初阅读的朦胧印象更为清晰明朗,也包含着对原著的思想性、艺术性有着更高层次的认知。后者的提升更有意义,它让学生享受到成就感,那种超越自己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可以激励他读得更有兴趣,更加深入。这节课,仅仅展示了《海底两万里》导读课型之一种。一般来讲,某一部名著的导读,应该不止一节课,应该不止一个课型。继续以《海底两万里》为例,说说其他三种课型的设计:引读课:观看根据《海底两万里》改编的电影,写观后感,交流。推进课:给每一章重新拟定小标题,并阐述理由。重读课:选取南极历

5、险的那一章进行片段细读,看一看哪些情节与前面的内容有“呼应”。如果我再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谈导读设计,你也许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引读: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谈观感。推进:猜想情节发展。提升:话题讨论,一部优秀的长篇名著具有哪些要素?片段重读:“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可以这么说,经过几轮导读,学生才能将名著读透,才能吸收到足够的精髓。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只是同一水平层次的交流,是根本不可能走进其深处的。高效的名著导读,离不开这样一些元素:精选书目是前提。开卷未必有益,选好书,读好书,才能有益身心发展。对

6、于世界名著,还要甄别不同的译者和版本。教师自己对名著的深读是基础。自己不读,自己读得不深,根本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找到进入名著的“路径”,更遑论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评点学生的读书体会了。尊重名著的个性开展导读是关键。每一部名著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有硕果累累的收获。即使同为“阅读交流”,不同的名著,也应当有各自不同的交流话题。导读的“针对性”,就是尊重名著的“个性”。积极的过程管理是保障。名著导读课,只是一个“引子”,一把“梯子”,真正的有效阅读,还是在课外,还是靠自主。所以,积极的过程管

7、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天规定阅读定额、个别谈话了解阅读进度、小组互动交流阅读体验、调节个体阅读进度……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我们的名著导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选书的科学性、合理性问题。也许,不能因为我们语文老师的好恶而选书吧?可是,如果撇开我们老师的好恶而给孩子们推荐书,那么,我们推荐的书,其科学性又在哪里?如何更好地尊重学生阅读理解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存在个体差异。那么,如何能够协调好个体差异与集体进度之间的矛盾呢?如何协调好整体阅读进度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的问题。因为导读需

8、要一个整体的进度,但是,很多孩子可能未必能跟得上整体进度,那我们该怎么办?如何创建科学的名著阅读评价体系的问题。评价,难道就是考试?肯定不是。那么,我们能否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考核或考级?问题也许只有在实践中,慢慢被消化。我总在想,名著引进课堂,从大处讲,是为了孩子的语文发展,从小处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面对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个喜欢经典名著的孩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他是不热爱语文的呢?《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