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教师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doc

北师大版小学教师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doc

ID:50422311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5

北师大版小学教师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doc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教师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doc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教师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doc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教师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doc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教师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教师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榆林市榆阳区榆阳镇流水沟小学张海莲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中的第二节《轴对称再认识(二)》。一、说教材。本节知识是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再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突出让学生经历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深入体验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学好本节知识为后面利用轴对称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打好基础。基于对教材、学情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两点: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在画图活动中,进

2、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找出所给图形关键点的对称点。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本着这一理念,6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中设计了多个教学活动,每个活动都有所侧重,让学生在充分经历探究和试画的过程中,探索如何根据给出的图形和对称轴,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关于图形

3、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操作发现、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一直贯穿整堂课的始终,因为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是一种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因此根据教材内容,本节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试画的方法,体现了“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预设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导课明标。课件出示“半张人脸”。你第一眼看到的人脸是正面还是侧面?(据说:第一

4、眼看到正脸,证明你是个理性的人,第一眼看到侧脸,证明你是一个感性的人。你是怎样的人呢?理性的人数学学的好,感性的人语文学的好。)过渡:其实人的脸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2、今天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揭题)回顾: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①对折——重合;②距离——相等。)出示学习目标:(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在画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意图:复习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为本课学习画轴对称图形做好铺垫。)(二)探索新知。1、出示轴对称

5、小房子的一半,想像整座房子的图形。2、观察淘气画好的房子,画得对吗?为什么?3、自主探究画法,完成作业纸中的“活动一”,画出轴对称小房子的另一半。4、展示交流画法。(预设:①想象对折过程;②数格子;③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连线……)5、归纳总结:找关键点,找对称点,边线成形。(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想像、判断、试画、展示交流的过程,探索如何根据给出的图形和对称轴,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关于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自我检测。1、完成作业纸“活动二”,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画法。6(1)以虚线为对

6、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展示交流画法。(设计意图:利用“活动一”总结出的方法,自我检测,进一步熟悉利用找关键点和对称点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完成作业纸“活动三”,进一步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画法。(1)以虚线为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展示交流画法。(3)体会“同一个图形,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的轴对称图形也不同”。(设计意图:进一步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画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虽然图形相同,但因对称轴的位置不同,最后得到的图案也不同,画法基本相同。在画轴对称图形时,要关注对称轴的位置,在变与不变中加深

7、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形成空间观念。)四、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作业纸“活动四”,并与同伴交流画法。2、展示汇报。3、对比“活动二”与“活动四”的异同。相同点:画法相同。不同点:前者给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对称轴在图形上;后者给出的图形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对称轴在图形之外。6(设计意图:通过对“活动二”与“活动四”的比较,体会前者给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对称轴在图形上,后者给出的图形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对称轴在图形之外,但它们的画法是相同的。)五、拓展延伸。1、完成“活动五”,如有困难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