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doc

摭谈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doc

ID:50426048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摭谈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摭谈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摭谈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摭谈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摭谈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关键词)体育教学;锻炼习惯;教学观念;主导作用;自觉性〔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0463(2013)24—0047—01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全民健身计划纲耍》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由应试教育向索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转变教学观念长期以來,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來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兴趣和锻炼习惯。但事实上,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并且缺乏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相反,学牛如果对锻炼有着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体育教学。因此,体育教师

3、应转变教学观念,要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二、合理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二是引导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需耍,并变成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是基础。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0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够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如果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而且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木原理,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

4、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了解生理卫生常识及合理的锻炼程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锻炼。2•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的结果。因此,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教与学的需要及可能,制定科学严谨与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组织训练,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并经常进行督促检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3•培养学生良

5、好的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锻炼兴趣和锻炼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锻炼态度端止,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厚,必然会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而具有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英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显而易见。因此,教师要设法将学生良好的锻炼态度和锻炼兴趣转化为锻炼习惯。三、把握两个因素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

6、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认真地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准确地示范体育技术动作,并加强锻炼方法的指导,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体育课中都经历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培养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使其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他们制定富有个性特点、

7、具体可行的课外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锻炼方法、锻炼时间和运动量等,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不懈,并引导他们对锻炼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自觉性,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