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桥之美的说课稿.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桥之美的说课稿.docx

ID:50430872

大小:56.7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6

人教版初中语文桥之美的说课稿.docx_第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桥之美的说课稿.docx_第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桥之美的说课稿.docx_第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桥之美的说课稿.docx_第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桥之美的说课稿.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桥之美的说课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桥之美》的说课稿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桥之美》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

2、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二)教材内容的理解《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二、说学情而八年级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时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为此(四)说教学目

3、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当属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这篇课文中我将为学生梳理重要的字词,带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概括理解作者笔下的桥之美美在何处,并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说明文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采用了那些方法(这在这里需要么,后面学法和教法都会涉及的啊)(三维目标是什么?)?)2.情感态度目标(价值观)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建筑类的文化景观也是其独具特色的一种,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

4、豪感。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体验生活,学会审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审美意识的人。(四)重难点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桥之美是本文的标题,是穿插、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因此,理解桥之美就是本文的一个重点。  2.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揣摩、评析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并应用于写作不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  难点:1.评析文章中的优美句子,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并用于写作。2、继续巩固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三、说教学法教法:1、比较阅读法《桥之美》位于《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写作的角度

5、也不同,通过上一篇课文与本篇文章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知科普说明文与美学小品内容及语言的区别,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2、情境教学法:本篇文章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来写桥,为了更加生动的崭新在学生面前我将设置情境,播放桥的图片,让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感情。3、美点寻踪法《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我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最终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学法:为了更好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6、我将采用启发诱导法和情境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用几幅桥的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欣赏桥、感悟桥的魅力的同时,顺利过渡到今天课文的主题。(二)、基础知识梳理(1)生字词的学习: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积累字词对八年级上册的学生来说仍很重要,所以我也将重视学生的生字生词的学习。(2)了解作者的背景是理解文章思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而本文的作者吴冠中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个画家,而诗画一般不分离,了解作家的画家身份更有助于文本的解读。(三)、整体感知,美态

7、寻踪因为吴冠中《桥之美》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不难发现,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以一个美术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引领我们去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那么,我们不妨顺着作者的行文思路,以“桥之美,美在何处?”为教学主线,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一面带领学生去体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一面调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涵咏文章值得精读品味的语言美点,和作者产生共鸣。1.进入文本在这个环节我将首先播放音频,让大家闭上眼睛,随着画家的构图框,脑海中再现出美的画面。2.浏览全文,提炼归

8、纳其次,我将用启发式诱导的方式,让同学们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能不能试着在标题后加上一个字,使之构成一个短语。如桥之美态、桥之美蕴、桥之美感、桥之美境、桥之美形、桥之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