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下知识点总结.doc

青岛版科学四下知识点总结.doc

ID:50462006

大小:47.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6

青岛版科学四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青岛版科学四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青岛版科学四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青岛版科学四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青岛版科学四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四下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温度计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2、温度计里的液体是水银、酒精等。3、把温度计放到热水里,液柱上升,放到冷水里,液柱下降。4、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是:把要探究的液体装满瓶子,将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是玻璃管中有一段液柱。为了便于观察,利用橡皮筋在玻璃管上标出液面的位置(要贴近液柱凹面的下缘)。在水槽中倒入热水,把组装好的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待液柱静止后,做好标记,并做好实验记录。然后把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放到热水里,液柱上升,放到冷

2、水里,液柱下降。5、水、酒精、酱油等液体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6、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因为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7、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写出猜想与方案。我的猜想:是因为车胎里的空气被晒热时膨胀。我的方案:把气球套在带胶塞的玻璃管上;把橡皮塞塞在锥形瓶上;把瓶子先后放到热水和冷水两个水槽中,观察现象(瓶子在热水

3、中气球会充气竖起来,在冷水中气球会瘪下来)。我的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8、铜球在受热和遇冷时都能通过铁环吗?写出猜想和方案。我的猜想:铜球受热时通不过铁环,遇冷时能通过铁环。我的方案:将铜球试着穿过铁环,确保一般条件下,铜球可以穿过铁环。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再将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铜球不能通过铁环)。把热铜球迅速放入冷水中,然后再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铜球能通过铁环)。我的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9、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

4、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10、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固体的热胀冷缩:火车铁轨间和水泥路面留有缝隙、夏天架的较松的电线到了冬天变紧。气体的热胀冷缩: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可以再恢复原状。液体的热胀冷缩:壶里的水没烧开就会溢出来、夏天中午水缸的水会溢出来到傍晚又不满了。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2、研究岩石的方法有看、摸、敲打、刻划、滴盐酸(用滴管取盐酸,盐酸溅到皮肤上要用清水冲洗)。3、我们可以从颜色、形状、质地、结构、软硬、气味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岩

5、石的特征。4、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非常硬(小刀刻划后没有留下划痕)、很硬(铜钥匙刻划后没有划痕,小刀刻划后留有划痕)、较硬(手指甲刻划后没有划痕,铜钥匙刻划后留有划痕)、较软(手指甲刻划后留有划痕)四个等级。岩石名称看(内外颜色)摸(结构层理)刻(岩石硬度)滴盐酸(是否冒泡)花岗岩花斑粗糙很硬无反应砂岩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很硬无反应页岩红褐或灰薄层状较软无反应石灰岩青灰或褐颗粒状较硬冒泡(二氧化碳)大理岩纯白或花纹颗粒状较软冒泡5、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6、构成花岗岩的三

6、种矿物是:白色的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长石、黑色的云母。7、岩石百宝箱的制作过程:采集岩石—砸新断面(要露出来)—洗净—晾干—分类—编号—做标签。8、岩石标本的标签内容包括: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9、岩石在收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按成因分还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如铁、金、石墨(铅笔芯)、石棉、滑石等。1、石灰岩可以制造水泥和塑料,同时还是生产玻璃的原料;花岗岩、大理岩因为外观华丽和坚硬耐磨,被人们广泛用做建筑装饰石材。11、岩石的用途:●岩石是重要的建

7、筑材料。●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业品。12、岩石在自然界中,会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也就是说,岩石破碎是风化的结果,岩石不断风化,最终会变成砂和粘土。13、温度变化对岩石有没有破坏作用?写出猜想与方案。我的猜想: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我的方案:用镊子夹一小块岩石,先放到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放到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现象。我的结论: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

8、屑。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每立方米土壤中的生物数量大约有70多亿。2、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实验材料】土壤、烧杯、冷水、玻璃棒、滴管、玻璃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三角架、燃烧皿【实验方法】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