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及其测评方法ppt课件.ppt

骨龄及其测评方法ppt课件.ppt

ID:50463563

大小:4.35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3-13

骨龄及其测评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骨龄及其测评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骨龄及其测评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骨龄及其测评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骨龄及其测评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龄及其测评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龄概况及其测评方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也有相应提前的趋势,并且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评价个体生长发育通常是通过测量体格发育指标来衡量,即身高、体重、胸围,但人类生物学年龄(骨龄)则较体格发育指标更准确的反映个体生长发育水平。骨龄概况人体正常骨骼发育过程中骨骼的原发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化速度、骨骺与干骺端闭合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以月或年来表示,称为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骨龄是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水平同骨发育

2、标准比较而求得的发育年龄。它比年龄、身高、体重更精确的反映身体的成熟程度,因而在正畸学、运动学、儿科学、法医学等领域内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某些疾病,如内分泌、营养障碍和发育异常等与骨龄都有密切关系。骨发育影响因素种族、遗传地域内分泌性别为客观评估骨龄,通常认为只有本地区、本民族人群的骨龄标准才能作为评价依据,而不能照搬国外骨龄标准。正常骨龄因个体、性别、种族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却有一定规律。对骨龄的认知具有以下规律:性别差异骨骺的出现和闭合,女性比男性早1~3年。个体差异骨骺的出现和闭合时间因个体不同而各异,但有

3、一定的正常范围,约在两年左右。儿童上肢肩、肘、腕3个部位的骨发育速度基本相同,但不完全一致。一般在同一年龄组中,肩肘部发育最快,腕部骨发育速度属于中等或中上等。出现早的骨骺闭合晚,出现晚的骨骺闭合早。前者是肢体增长的主要因素,后者则影响较小。骨骺出现早而闭合晚:1.股骨上端股骨头骨骺,自出生5-10个月出现,17-19岁闭合。2.桡骨远端骨骺6个月-2岁出现,16-18岁闭合。3.肱骨上端肱骨头骨骺1-3个月出现,20-23岁闭合。骨骺出现晚而闭合早:锁骨内侧端骨骺18-19岁出现,20-24岁闭合。骨龄测评的

4、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可以用骨龄来推断骨的发育是否正常,根据骨骺闭合情况,还可以判断骨发育程度。于是对某些疾病,如内分泌、营养障碍和发育异常等诊断;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态,确定矫形手术时间;预测未来身高;估计新生儿成熟程度等有重要价值。为刑事鉴定、推测人口出生时间等提供法律依据。测评骨龄的部位在临床应用中估计骨龄时,虽然以观察全身骨骼X线片后进行估计较为理想而正确,但既不方便,又很浪费,故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以选择适宜的部位,例如:腕手部与肘部作为估计骨龄的代表,其中腕手部是公认的观察骨发育和测定骨龄的主要部位,适合于

5、各年龄组。左手腕部正位X线片。骨龄测评方法研究骨龄同实际年龄的关系,称为骨龄测定。骨龄测定的方法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种:图谱法、骨骺出现与闭合年龄法、骨化中心计数法、计分法。一、图谱法正常儿童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有规律性的骨骺X线解剖标志:如二次骨化中心出现、骺核增大、形状的变化;关节面出现与形成;骨突的出现与形成;骺线变为均匀一致和变窄;骨骺同干骺端部分联合或完全联合等。根据上述变化制定正常骨龄标准,即骨龄图谱。G-P图谱法:Greulich和Pyle制定了新生儿到19岁儿童少年手腕部骨骼成熟的系列性X线图谱。St

6、uart图谱法:根据足部骨化中心出现对出生至1岁正常幼儿采用3个月短时间间隔制成图谱。顾氏图谱法:国内顾光宁等学者于1962年对新生儿至18岁儿童青少年手腕部骨龄研究制定的系列X线图谱。图谱法的基本原理:每岁(包括半岁、3个月)一个标准骨龄图谱,运用图谱法把被测者的图片与标准图谱对照,即得出骨龄。6M1Y女2Y3Y8岁女孩骨龄7Y8Y9Y图谱法即考虑到骨化中心出现的数目,又兼顾形态大小,也照顾到各骨的发育水平,具有简便、明确、易行的特点,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二、骨骺出现及闭合年龄法1、口诀法:腕部骨骺出现的简单

7、规律为:“1岁出2个,10岁全出够。”女孩出现骨骺的时间要比男孩早1-3岁。2、图、表解法:国内外学者将不同部位骨化中心出现和闭合的年龄分别用图解、表格列出。通过了解骨骺出现年龄及闭合年龄,得到骨龄范围,正常允许范围内,属骨发育正常。通过查图表得出骨龄,使用方便、省时,但需要投照部位较多,不够精确。格旦尼(B.B.Girdany)修正之卡普-席勒(Camp-Cilly)骨龄标准注:括号内数字为干骺完全闭合的年龄。中国人四肢骨龄标准图解:1、李果珍等(1979年)统计1-18岁男、女上肢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闭合百

8、分率。2、张乃恕等(1963年)制定了中国人四肢骨龄标准图解。三、计数法计数法是通过观察单部位或多部位继发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成熟度的年龄特征来衡量骨骼发育水平。1926年,Todd首先提出了仅适应于学龄前期和青春后期儿童计算骨化中心的方法即儿童骨龄等于腕部骨化中心-1。不能单纯依靠腕骨骨骺的出现数目来判断骨的发育。四、计分法骨龄计分法是根据各骨发育的阶段或分期及其对应的分值,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