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doc

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doc

ID:50470968

大小:73.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doc_第1页
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doc_第2页
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doc_第3页
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在儿童期,很多种疾病均可导致患儿发热,其中以感染性疾病占主要地位,而在冬春季节又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在经过对症干预后仍有部分疾病表现为持续发热,需要家长及时带患儿就诊。   一、发热的定义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称为发热。   小儿正常体温的影响因素:体温可随性别、年龄及种族不同有所变化;正常体温受昼夜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一日间以清晨体温最低,下午至傍晚最高;夏季体温稍高;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及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升高达37.5℃左右(腋表);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

2、0.4℃。   这种差别随体温升高变得不明显,高热病人三者基本一致。测温时间长短对测得的体温也有影响。因此,在测量时需让患儿保持安静,将腋窝的汗擦干,测量时间为5分钟,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二、发热的分类   (一)按体温高低可将发热分为4类。<38℃为低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   (二)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4类。短期发热指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及体征;长期发热是指发热大于2周,可无明显症状、体征,需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检查仍不能确诊

3、者;慢性低热指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   三、照护措施   (一)对症处理。   1.物理降温(可采取温水浴、退热贴、冰敷等)。   2.药物退热:当体温超过38.5℃时应采取药物退热,常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散热:需注意避免包被过多,并适当多饮水以利于机体散热。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等基本检查,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四、诊断思路   不同年龄段引起发热的疾病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3月以下婴儿发热。3月以下婴儿发热或体温波动同年长婴儿相比,其发生严重细菌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这些小婴

4、儿通常仅仅表现为发热或喂养困难,而没有特异症状。该年龄组引起发热的原因大多数为常见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其中以细菌及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家长需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如患儿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纳差、反应弱等常提示存在菌血症的可能;而孩子可表现为发热、排尿时哭闹及尿道口红时应注意尿路感染;肺炎在婴儿中较为常见,多由于接触感冒病人或受凉后,可出现发热、咳嗽、吐沫、呛奶等症状;此外,如果孩子在出现上述菌血症的表现外,同时出现抽搐、前囟饱满、眼神呆滞等症状则要考虑脑炎的可能。上述不同疾病的表现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如出现相应的症状应

5、及时到医院救治。   (二)3月~3岁儿童发热。如何评估3岁以下无明确感染病表现且一般情况良好的发热儿童是大家经常提及的常见问题。尽管这些儿童大多数为自限性病毒感染,仍有部分为隐性菌血症(无可识别的感染灶)或泌尿系感染,甚至少数患儿可能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望诊是评估的关键一部分。正常孩子的描述还包括四肢活动自如、独坐;而在母亲怀中无活动,四肢无力的躺在治疗台上均提示出现严重疾病。正常行为,如主动发音,玩儿玩具,抓够物品,逗笑以及有害刺激后的苦恼,反映出儿童天性。哭闹儿童的正常反应是父母安抚时哭闹可停止,而严重疾患的儿童不管如何

6、安抚都无济于事。异常行为可能提示易激惹。作为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作出初步的判断。   五、对家长的建议   (一)观察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口服退热剂等对症治疗。   (二)保证患儿适当休息。   (三)不经验性地加用抗菌药物。对于健康儿童来说,病毒感染及隐性菌血症可以自限性,但也可以发展为严重的感染病灶。一般情况良好的患儿可以门诊就诊,并不建议家长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应进行疾病的评估后听从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四)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六、其它   在儿童发热中,仍有一部分患儿发热持续超

7、过14天或经1周检查尚未能明确诊断,称为不明原因发热。这都需要家长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当发热病因明确后,针对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