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红与黑》的艺术特色.doc

谈谈《红与黑》的艺术特色.doc

ID:50473697

大小:33.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谈谈《红与黑》的艺术特色.doc_第1页
谈谈《红与黑》的艺术特色.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谈谈《红与黑》的艺术特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09中文三班李嘉雯0906010236谈谈《红与黑》的艺术特色第一次阅读《红与黑》,作者的艺术手法让我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艺术特色尤为敏感。因此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需要学习以及努力的空间是那么的大。《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虽然文学起步晚且时间不算长,但是他对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印象。而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就拿该小说来说,《红与黑》的主线是主人公于连的两段爱情经历。出身于木匠家庭的于连,十分崇拜拿破仑,渴望做世界的主人。他被养育在英雄的时代,却不得不在门第和金钱主宰

2、的时代里生活。由于受到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他追求的不是保证生活舒适而碌碌无为,而是要实现“青年时代的所有英雄的梦想”,并且和阻碍他前进、达到目的的社会展开斗争。主人公于连的清秀斯文的外貌下有着极其敏锐的平民阶级意识。“他脸颊通红,眼睛低垂。他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年轻人,十八九岁,看上去身体相当弱,相貌虽然不够端正,但是很清秀,长着一个鹰钩鼻。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平静的时候,闪耀出沉思和热情的光芒,在这一瞬间里却流露出最凶狠的憎恨表情。深褐色的头发,长得很低,使他的额头变得狭小,因此在发怒的时候,有一副凶相。”(《红与黑》第四章父与子)细腻的笔法,让读者在脑海里产生一个

3、又一个小说的画面,仿佛于连的形象就在眼前。他清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可怜虫,没人保护,没有钱,没有显赫的地位。“我叫于连·索雷尔,夫人;我平生第一次进入一个陌生人家。心里害怕,需要您的保护,在开始的几天还有许多事需要请您原谅。我从来没有上过学,我太穷了;除了我的表亲,荣誉勋位的获得者,外科军医和本堂神父谢朗先生以外,我从没有和任何人谈过话。谢朗先生完全可以把我的情况告诉您。我的哥哥们经常打我,如果他们在您面前说我的坏话,不要相信他们;我有什么过错,请您原谅,夫人,我决不会有坏心思。”他唯恐自己因为平民出身而受到上层阶级的轻贱,总会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和贵族势利做斗争,不能让

4、自己显得懦弱。“于连非常懂得女性的美,在这一瞬间他可以发誓说她只有二十岁。他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想吻吻她的手,但是立即他又对自己的这个念头感到害怕,过了一会儿以后,他对自己说,如果不去采取一个可能对自己有用的行动,来减轻这位美丽夫人对一个刚离开锯木厂的可怜工人十之八九会有的蔑视,那我这个人就未免太怯懦了。”(《红与黑》第六章烦闷)作者十分善于对心理的描写,挖掘小说人物的深层意识,而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为时刻意识到自己社会地位的低下,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时刻刺激着他,于是透彻地观察上层阶级的丑恶同时怀着强烈的愤怒,鄙视贵族的贪婪和吝啬。“这句话刺伤

5、了于连的自尊心,把他一刻钟来一直处在其中的那种着迷状态完全打破了。‘是的,夫人。’他对她说,力图采取冷淡的态度,‘我懂拉丁文和本堂神父先生不相上下,甚至有时候他还客气地说我比他好呢。’德·雷纳尔夫人发现于连脸上的表情非常凶恶。”(《红与黑》第六章烦闷)“我出身低微,夫人,但是我并不卑微。于连回答,他停住脚步,眼睛里闪耀着怒火,身子挺得笔直;对这一点您有欠考虑。如果我让自己对德·雷纳尔先生隐瞒任何与我的钱有关的事,那我就连一个仆人都不如了。”(《红与黑》第七章亲和力)作者司汤达对人心理描写的精确和逼真让我膜拜,他仿佛看透了人物的心灵,甚至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感觉,然后形诸文

6、字,巧妙地表达给读者。在《红与黑》中,有一个想像让我感到既困惑又好奇:小说中作者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写的,但是第一人称“我”却经常插嘴进去,评头论足。“有多少次我胸口靠在这些美丽的、带点蓝色的灰色大块石头上,心里想着头一天晚上在巴黎放弃的舞会,目光投向杜河河谷!”“至于我呢,我发现忠诚大道只有一件事该受责备。”(《红与黑》第二章市长)所谓文学技法没有一定之规。经查阅相关资料,即使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隐身作者的态度也昭然若揭。作者对于连的同情色彩更加鲜明,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司汤达对人物的倾向性。据了解,作者直接出面的这种写法,在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名著中是非常少见的

7、。“当有人询问司汤达的职业时,他严肃地答道:人类心灵的观察者。”(引自梅里美《亨利·贝尔》)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总在向人们提供无数的各种各样可利用的素材。司汤达根据对当时自身所处社会的亲身体察而写出了《红与黑》,根据社会各阶级的特征写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形象。在《红与黑》中,不难看出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这些人物形象的各种特征跟他们的生存环境、职业、际遇等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成功塑造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我们应该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注意发掘身边人的微妙神态和动作,从生活中提炼有用沉淀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