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春泽传热学-第14章.ppt

热工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春泽传热学-第14章.ppt

ID:50492677

大小:2.27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3-09

热工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春泽传热学-第14章.ppt_第1页
热工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春泽传热学-第14章.ppt_第2页
热工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春泽传热学-第14章.ppt_第3页
热工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春泽传热学-第14章.ppt_第4页
热工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春泽传热学-第14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工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春泽传热学-第14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四章(增加章名及各节的链接节名)1通过平壁的传热说明:(1)h1和h2的计算;(2)如果计及辐射时对流换热系数应该采用等效换热系数(总表面传热系数)单相对流:14.1通过平壁及圆筒壁的传热2通过圆管的传热hiho内部对流:圆柱面导热:外部对流:其中:肋壁面积:稳态下换热情况:A1A2Ai肋面总效率14.2通过平壁及圆筒壁的传热定义肋化系数:则传热系数为所以,只要就可以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肋壁面积:稳态下换热情况:A1A2Ai肋面总效率14.3传热的增强和削弱§9-2换热器的型式及平均温差换热器的定义: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2换热器的分

2、类:三种类型换热器简介3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型式套管式换热器:最简单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流体有顺流和逆流两种,适用于传热量不大或流体流量不大的情形顺流逆流(2)管壳式换热器:最主要的一种间壁式换热器,传热面由管束组成,管子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束与管板再封装在外壳内。两种流体分管程和壳程。增加管程进一步增加管程和壳程(3)交叉流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冷热流体呈交叉状流动。交叉流换热器又分管束式、管翅式和板翅式三种。(c)板翅式交叉流换热器(4)板式换热器:由一组几何结构相同的平行薄平板叠加所组成,冷热流体间隔地在每个通道中流动,其特点是拆卸清洗方便,

3、故适用于含有易结垢物的流体。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换热面积作为衡量换热器紧凑程度的衡量指标,一般将大于700m2/m3的换热器称为紧凑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多属于紧凑式,因此,日益受到重视。(5)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表面由两块金属板卷制而成,有点:换热效果好;缺点:密封比较困难。4简单顺流及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传热方程的一般形式:这个过程对于传热过程是通用的,但是当温差沿整个壁面不是常数时,比如等壁温条件下的管内对流换热,以及我们现在遇到的换热器等。对于前者我们曾经提到过对数平均温差(LMTD)的公式,但是没有给出推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LMTD的推导过程dthdtcthtc

4、以顺流情况为例,并作如下假设:(1)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qm2、qm1以及比热容c2,c1是常数;(2)传热系数是常数;(3)换热器无散热损失;(4)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要想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首先需要知道当地温差随换热面积的变化,即,然后再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在前面假设的基础上,并已知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现在来看图9-13中微元换热面dA一段的传热。温差为:在固体微元面dA内,两种流体的换热量为:对于热流体和冷流体:可见,当地温差随换热面呈指数变化,则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为:(1)(2)(3)(1)+(2)+(3)对数平均温差顺流:逆流时:其

5、他过程和公式与顺流是完全一样,因此,最终仍然可以得到:顺流和逆流的区别在于:顺流:逆流:或者我们也可以将对数平均温差写成如下统一形式(顺流和逆流都适用)5算术平均温差平均温差的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算术平均温差相当于温度呈直线变化的情况,因此,总是大于相同进出口温度下的对数平均温差,当时,两者的差别小于4%;当时,两者的差别小于2.3%。6其他复杂布置时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以上所讨论的对数平均温差(LMTD)只是针对纯顺流和纯逆流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比较少的,实际换热器一般都是处于顺流和逆流之间,或者有时是逆流,有时又是顺流。对于这种复杂情况,我们当然也

6、可以采用前面的方法进行分析,但数学推导将非常复杂,实际上,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因此,人们想到对纯逆流的对数平均温差进行修正以获得其他情况下的平均温差。是给定的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布置成逆流时的LMTD,是小于1的修正系数。图9-15~9-18分别给出了管壳式换热器和交叉流式换热器的。关于的注意事项(1)值取决于无量纲参数P和R式中:下标1、2分别表示两种流体,上角标`表示进口,``表示出口,图表中均以P为横坐标,R为参量。(3)R的物理意义:两种流体的热容量之比(2)P的物理意义:流体2的实际温升与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温升之比,所以只能小于1(4)对于管壳式换热器,

7、查图时需要注意流动的“程”数7各种流动形式的比较顺流和逆流是两种极端情况,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下,逆流的最大,顺流则最小;顺流时,而逆流时,则可能大于,可见,逆流布置时的换热最强。InOutInOut(3)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换热器都设计成逆流形式的就最好呢?不是,因为一台换热器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而不仅仅是换热的强弱。比如,逆流时冷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换热器的同一侧,使得该处的壁温特别高,可能对换热器产生破坏,因此,对于高温换热器,又是需要故意设计成顺流(4)对于有相变的换热器,如蒸发器和冷凝器,发生相变的流体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