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

ID:50497656

大小:7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09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童年趣事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四篇课文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面,让人们体味了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三颗枸杞豆》教育青少年要以现在为起点,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柳叶儿》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让人品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从而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理清写人记事的线索;扩展课外阅读,写出自己童年生活的趣事。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劝告”。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劝告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让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运用所学到的劝告方法,达到培养、提高劝告能力的目的。单元教学目标:1、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写的趣事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2、能够记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能结合所写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3、能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得与失,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4、重点

3、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感受的能力。5、修改文章能删繁就简,使文章自然流畅。6、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7、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课时安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月迹》1课时《三颗枸杞豆》1课时《我们家的男子汉》1课时《柳叶儿》1课时诵读欣赏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

4、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教学重点: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1、以自主、合作、探

5、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投影)鲁迅简介 (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

6、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那么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二、快速阅读,感受情感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⑵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害怕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

7、园是我的乐园。(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三、合作探究,揣摩乐趣1、提供话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请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朗读、分析)2、班级交流。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

8、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