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doc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doc

ID:50537779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6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doc_第1页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doc_第2页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doc_第3页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素材的选择上,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改动,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每次作业、考试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所以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做好审题的示范作用,同时做题前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读题、审题时间。批改后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哪些是因审题不认真而答错的题目,让他们体会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2、:认真仔细读题对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时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我班里有一些孩子以前解答题目从来不认真看题目,看题就做,自从我着手培养他们的审题习惯和能力之后,他们的成绩进步大了。读准—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初看题目时经常是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得这是平时见过的题型。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感觉"的样子,题目的意思随着字序的变化已经发生改甄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审题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有声读题慢〃o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读通题目,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反复轻读三遍后再思考,详细理解

3、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读懂——就是要让学生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短语,准确理解其中表达的意思。如孩子们在试卷中把”看图选音节写一写”,理解为〃看图写音节〃,就是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选〃o学生只有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因此还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二:授以方法,引导自审学生由于缺少审题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传授方法。首先要理清题意,弄清体裁。如《草地夜行》一课,题目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同时还交代了干什么。这样一讲,学生就会明白它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故事。其次要审查题眼,确立中心。学

4、会找"题眼",即文章的关键词、重点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最后要看题思文,想象问题。如:看到题眼,就能引导学生想象问题,带着问题读就容易了。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审题的方法,要采取〃讲课前教师审,讲课后学生审"的做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之师生共同讨论,进而达到学生独立审题为目的。三:完全放手,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O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审题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审、互审课题,由此即能准确地给课文划分段落,并领会了中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时要求

5、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O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岀感情,读岀深意,一边读一边手点过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岀来;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1:培养学生认真读题。2:长期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3: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4: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5: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比如有一道数学题画了10个三角,要学生从左数给第5个圆涂上颜色,又让学生从左数给前面的5个圈起来。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清〃左〃和〃右〃,还要分清〃5个〃和〃第5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

6、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