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

ID:50538140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6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_第1页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_第2页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_第3页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正比例的意义》是北师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概念及求比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例,乂是反比例和比例尺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分析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难度,我的这堂课釆用以教带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的手段逐步展示教学内容并完成每个小节的目标。我的构思主要有以下儿点:1、教学内容细化总结正比例概念(例2和例3),根据止比例的概念区别止比例和非正比例的关系(讨论例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面积与边长的关系),总结判断成止比例的两个条件(例1、例2、例3),运用两个条件判断正比例(巩固练习)。2、教学过程本

2、课是学完《变化的量》后,学生对两个相关联的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的复习导入通过对三组数量关系复习,抛出两个量在什么情况下是反比例关系的探讨主题。在探索新知部分,针对我们学生的对问题的探讨方面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我对教材中例题编排次序的做了调整。先让学生通过例2和例3的表格和提示问题找规律,教师总结出止比例的概念,然后转回例1探讨正比例和不是正比例的区别,小结出成正比例的两个条件。接着是练习巩固部分,完成了基础题型和提高、扩展题,让学生运用判断判断正比例的方法。最后是课堂总结。总体上,授课内容的学习层次比较清晰。3、教学方法与工具布置前置性的作业,课前让学生自学教材,并

3、试着完成练习。本课3个例子的表格都是运用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自学完成。探究法和讲解法的结合。教师的问题引导,让学生找出各个表格的规律,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归纳两个表的规律的共同点,教师下结论,明确正比例的概念。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着各个小节阶段,层层导入,使环节能紧密相扣,学生述可通过多媒体每个模块的小标题,明白每个小节的步骤与任务,学习的目的更明确。4、练习的设计与拓展。本课是是练习在渗透新知识,然后乂设计了基础、提高、拓展练习的梯度。在练习题屮涉及了不关联的两个量,两个量是加法关系,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如单价X总量=总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高等),用长方形的周长

4、与长的关系及面积与长的关系,与例1对应,提高学生应用判断止比例方法的能力。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所以在本课的设计思路上比较清晰。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与冋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较浓,练习屮的反映了学生基本能掌握了理解止比例并学会判断止比例的方法。我收获更大的是,在评课吋,我得到同事的热心指导,体会到教学中的不足。一、要注意生生互动。本课让学生分组讨论的机会和时间不多,基本上都是老师“教”,带着学生冋答问题,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不多或者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不多。比如在例2或者例3,例1的环节本来都可以给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做回答,我却只是让学生思考,指名让几个学生冋到而已。二、应该让学生多说,多

5、让几个学生说。在让学生回答例2的规律吋,学生回答不清晰,我一味地提醒。如果老师不断地插话提醒,只能造成学生无法完整表达的习惯。学生回答不完整,也应该让他说完,教师需要用的是“还有吗?”的亲切询问,而不是扶着走。即使一个学生答得好,也要多叫几个学生来表达,教师需要多聆听孩子们的见解和方法,了解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情况。三、练习要注意循序渐进,灵活设计题型。由于本课是新课第一节,在提高练习的文字判断题中,没有表格的直观数据后,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难度就增大很多了,特别是对学困生。应该适当地减少题目,难度大、不容易理解的题目可以留着下一节提高课屮出现。还有可以出题的多样化,利用前面复习导入部

6、分的三个数量关系,让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个数量关系设计一道正比例的题目,这样不仅前后呼应,应用已学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四、研读教材的细节。在正比例的概念总结时,我单纯地使用了教材: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而且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止比例。止比例的定义后面还有比值不变,说明后面的那个量的变化是倍数的扩大或缩小。教材的定义没错,但孩子会这个概念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变化,一个是比值,而且会误解增加的都是加法。这一点不能不对孩子加以引导分析。还有在说到正、反比例时,必须明确是哪两个量的关系,这些教材屮没有特意去描述,只是让学生体会感悟,但作为老师必须耍考虑到这些细节

7、。五、引导孩子仔细分析题目。在文字判断题中,先让孩子找出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题目想找的是哪两者的关系。比如说教材P27“练一练”第1题(1),条件是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问题是问大米的总质量与袋数能不能成为正比例。如果题目没分析清楚,学生就会在数量关系里迷失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