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doc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doc

ID:50538777

大小:60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0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doc_第1页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doc_第2页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doc_第3页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doc_第4页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地球与地球仪知识1、地球形状与大小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经度与纬度东经与西经分界线:0°经线与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如何判读东经、西经:按地球自转方向,往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往西越大为西经。南纬与北纬分界线:0°纬线(赤道)为界如何判读南纬、北纬:往南度数越大为南纬,往北度数越大为北纬。3、经线的应用划分东西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0°→→→→160°E为东半球20°W→→→→180°→160°E为西半球4、纬线的应用(1)划分南北半球:赤道为界,赤道以北

2、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划分低、中、高纬:30°N/S与60°N/S为标志低纬:30°N--30°S中纬:30°N/S--60°N/S高纬:60°N/S--90°N/S(3)划分五带:23°26′N/S与66°34′N/S为标志热带:23°26′N--23°26′S北温带:23°26′N--66°34′N;南温带:23°26′S--66°34′S北寒带:66°34′N--90°N;南寒带:66°34′S--90°S5、经纬线(度)的综合应用(1)确定位置:明确经线与纬线【见地图册P1】a.方格状经纬网图:“横纬竖经”b.极地经纬网图:“圆纬直经”(2)确定方向【见地图册P2】a.东西方

3、向确定:同东经度区:度数越大越在东;同在西经区,度数越大越在西不同经度区:两地经度数和<180°,东在东,西在西两地经度数和>180°,东在西,西在东b.南北方向确定:同在北半球,度数越大越在北;同在南半球,度数越大越在南不同半球:北纬位于北,南纬位于南(3)两点间距离【见地图册P1】1)纬度与距离a.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110)kmb.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A°的经线长度约为A*111(110)km2)经度与距离a.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110)km,b.任何一条纬线(d°)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COSd°*111(110)km,

4、(60°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c.任何一条纬线(d°)上、经度相差h°的纬线长度为S=h°*111*COSd°(h°=两地经度差;d°=当地的地理纬度;S=实际距离)(4)确定最短航线——通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见地图册P2】a.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最短航线劣弧就在该经线上b.两地经线度数和=180°,最短航线过极点的劣弧段c.两地经线度数和≠180°,最短航线为不过极点的劣弧段地球运动知识总结归纳1、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2、在北半球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测点的纬度3、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周期:23时56分4秒一恒星日(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处处相同

5、,均为15°/时线速度: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4、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一恒星年(3)速度:近日点(1月初)的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的线速度慢5、黄赤交角: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大小为23°26′(即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变化与回归线、极圈纬度数及五带范围关系黄赤交角变小→①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南北范围变小;②南北回归线纬度数变小;③热带、寒带范围变小;④南北极圈度数变大;⑤温带范围变大黄赤交角变大则反之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周期:365日5时

6、48分46秒(一个回归年)7、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日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夏至8、辨析:夏至日、夏季、夏半年;冬至日、冬季、冬半年(以北半球为例)Ø夏至日:6月22日前后(6月22日)Ø夏季:6、7、8三个月(七月为例)Ø夏半年: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l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12月22日)l冬季:12、1、2月三个月(一月为例)l冬半年:9月23日前后~来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公转速度大小的关系远日点到近日点:速度渐快;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渐慢10、地球自转的意

7、义地球自转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与晨昏线1)“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地球自转。2)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3)晨线和昏线的判定:依据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之间的半圆弧为晨线;由昼到夜之间的半圆弧为昏线4)日照图及其变式图:5)晨昏线特点:①晨昏圈所在平面永远都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通过地心。②晨线上各点为日出,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