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分析.ppt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ppt

ID:50550733

大小:82.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3-14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ppt_第1页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ppt_第2页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ppt_第3页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ppt_第4页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聂军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某种疾病和未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并比较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于研究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患有研究疾病的人群称为病例组,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称为对照组。一、概念(定义)病例对照研究有以下基本特点:1.属观察法2.有比较组3.由果及因4.不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一、概念(定义)1.按研究目的分:探索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验性病例对照研究在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对它提出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的的病因因素,做进一

2、步的调查。设计上需要作很多的规定和限制二、种类2.按选用对照的方法病例与对照不匹配:也叫成组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即一组病例与一组或多组对照为研究对象,病例与对照组的人数不一定完全相等。病例与对照匹配:也叫配比或配对对照。即一个病例选一个或几个对照组成对子的病例对照研究。配对要求病例和对照在某些特征上一致,目的是解除这些特征对研究的干扰。二、种类使用配比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可疑致病因素或有研究价值的因素不能用作配比因素;2)配比可采用1:1—1:M,但不宜超过1:4。3)配比因素过多将使寻找对照的难度加大,并可产生配比过头二、种类三、

3、研究方法1.来源:①人群普查时查出来的全部病例或样本,通常说的一个社区的病例(社基)②来自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病例(医基)(一)病例的来源和选择2.选择病例的要求:(1)诊断正确可靠(国际通用或国内统一)(2)应选择新病例(3)病例必须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三、研究方法1.来源: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病例的邻居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的健康人或非该疾病病例。社区人口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的抽样。病例的同胞、亲戚、同事……三、研究方法(二)对照的来源和选择2.选择:(1)可比性(2)不患有与研究因子有关疾病的患者(3)选择多种病人组成对

4、照组(4)不能患有研究的疾病三、研究方法主要来源:①调查结果;②文献记录资料;③临床经验和所见。三、研究方法(三)研究因素的选择1.资料来源:①可以从医院的病历、门诊记录、疾病登记报告、健康档案等摘录②检测病人的体液标本或病人所处的环境标本(如水、气、土壤和植物等标本)以获得某些客观资料③通过特殊制订的调查表询问或函调三、研究方法(四)研究资料的来源与收集2.收集资料:调查表质量和调查员质量①问题设计为封闭式②研究因素要有明确的定义并能分级③项目中的问题要简单、明确、易懂④涉及个人生活的敏感项目放在最后调⑤拟订后要进行小范围的预调和修改三、

5、研究方法对调查员的要求:①对调查表的使用要非常熟练和清楚②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热情灵活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④严守调查秘密。三、研究方法3.资料的质量控制除培训调查员,尚可采用以下方法:①调查病例和对照同时进行(穿插进行),以排除因不可知的时间因素对调查资料的影响②从获得的调查表中,抽取部分(约10%-20%)再重新调查并比较两次结果的符合率③采用盲法调查三、研究方法(一)意义(二)方法和有关数据(参数)四、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查表法,公式法,累积法有关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估计暴露率(P0)和病例组中暴露率(P1)2.估计的研究因素引

6、起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3.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4.希望达到检验把握度:即1-β,β是假设的假阴性错误概率。1.选择偏性: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而产生,主要是入院率偏性合理选择病例和对照,最好是总体人群中符合标准的全部病例为研究对象。如果选用医院病例可以从多个医院选五、常见偏性和控制方法2.信息偏性:也称观察偏性,是在收集资料阶段由于收集信息的方法有缺陷产生的偏性回忆偏性:回忆的有信息越久远记忆越不清楚。此外,回忆也容易受后来发病的影响,使回忆更多的集中在患者自认为同疾病有关的一些因素上。控制:选用新病例;客观对待有关的研究因素;

7、反复核对核实调查所得的资料五、常见偏性和控制方法错分偏性:包括病例和对照的错分,是病例组中包括了非病例,而对照组中包括了病例而产生的偏性,避免的方法是制定统一、权威、特异、可信的诊断标准。而且病例和对照都要经统一的诊断程序和过程进行诊断。五、常见偏性和控制方法调查偏性:调查病例与对照组时,两者的调查环境与条件不一致所产生的偏性。实际上就是调查员科学性不够所造成的偏性。调查偏性产生的主要原由:两人调查,对照和病例认真度不一,时间间隔过长,调查方法不一,调查地点不同……五、常见偏性和控制方法3.混杂偏性:是由混杂因素造成的偏性。混杂因素是指既与

8、研究的疾病有关,又与被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另一类变量,它在研究的过程是对两组的影响不衡均,不好确定其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常见的混杂因素有年龄、性别等控制方法:①配对;②分层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